贵州兴仁铊矿化区土壤中铊的环境地球化学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兴仁滥木厂矿区是世界上首例报道的独立铊矿床,在资源的开采中必定会存在许多环境问题。本文在对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工程学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贵州兴仁滥木厂土壤的铊、汞、砷等有毒有害元素的土壤空间分布、存在形态并结合土壤的淋洗试验,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讨论了在治理当地铊污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国拥有丰富的含铊矿产资源,在含铊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的铊被释放进入空气、水体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和人体,逐步积累,引发人类群体慢性铊中毒事件或地方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开采和利用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铊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然而对含铊资源开采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却很少,因而,开展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集了土壤样品37件,利用AES电弧发射光谱、原子荧光测试技术和分级形态分析手段,对样品中的铊、汞、砷含量和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大量的铊、汞、砷元素在自然淋滤过程中从矿渣进入土壤,铊、汞、砷三种元素含量在土壤(主要是耕作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相关性,通过土壤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发现土壤中有机质与这三种元素的也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2)土壤污染物的形态分析能够说明土壤重金属对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毒害程度,因此形态研究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具有重要作用。(3)土壤的客上治理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在治理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达到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佳效果。矿渣长期的淋滤将会加重土壤污染的程度,铊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利益。因此,铊污染的研究和防治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其他文献
<正>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在长沙生产的新型盾构机,就是一台智能机器人,具有事物感知、自我修正、自我调节的功能。它上面搭载了几千个传感器,能将在地下施工的工况、设备
笔者在深入学习和研究有关著作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一些俄文资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点对中国移民在远东开发过程中的作用、生存的条件和俄
磷酸银(Ag3PO4)是一种新型高效可见光光催化剂,已被用于污染物降解、产氢、产氧和抗菌等领域。Ag3PO4克服了TiO2可见光活性低的缺点,但同时存在光腐蚀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其光催
本课题通过对冻藏在不同温度下南极磷虾进行理化指标和质构变化研究,然后根据Arrhenius方程,进行化学品质动力学分析。根据研究成果,指导在一定冻藏温度下南极磷虾的货架期的预
科学交叉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交叉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后期的近代科学的早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来,交叉学科有了进一步发展。会计学在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发展
测得冰川棘豆干样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93.54%,14.18%,3.32%,25.10%和12.93%.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998年报告,茶叶对人体口腔粘膜白斑的干预研究获得良好结果。口腔癌是在世界恶性肿瘤发生率中占第6位的一种癌症,在我国占全国恶性
本文在简要分析城市与旅游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城景交融的杭州与西湖在生态恢复、旅游发展、城市品牌方面的良好发展态势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和谐发展为目标,针对目前发展
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分析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有益性话语。二十四节气中人与自然万物共情,体现了有益性话语中把自然放在中心地位、人与自然友好和谐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中的物感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特教授的企业价值链、产业链理论在企业界的不断发展中得到了检验和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的动态性、开放性与复杂性变化以及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