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性主义电影传播话语结构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其话语体系始终作为社会文化的镜像反映,也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体现。近年来,随着四次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观念进步的逐步推进,有关性别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到目前为止控制、统治世界的三个方式之一便是性别主义。性别与种族和阶级一样,具有政治的属性,且性别是话语控制、政治控制的重要方式,两性之间的权利关系是社会意识的基本组织部分。长久以来,电影银幕呈现出对性别关系的普遍广泛关注,女性多处于“被凝视”的地位,即从男性社会的立场出发,在再现女性时形成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法国,作为女性主义与电影的发源地,在性别研究和电影创作、批评、历史等各层面都走在世界前端。对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对传播学语境下女性形象的社会呈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后文中将以“于佩尔”出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1953年出生的她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于百余部电影作品中刻画了丰富且多样的女性形象,成为法国银幕上女性形象的杰出代表。从早期的受害者形象到近年来的独立女性形象,其银幕形象的变化恰恰反映出四次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下法国社会性别观念的进步,即女性逐渐从传统的从属性向平等独立的主导性转变。她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冲破了社会角色的藩篱,追求独立、平等、自由,试图打破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促使社会关注、尊重女性,推进社会角色的平衡与和谐,是传播行为渗透媒介文化变迁的重要参照。本文选取于佩尔在19部电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主体,以媒介文化理论中有关女性刻板印象和“看与被看”机制为切入视角,从社会学、精神分析理论与符号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跨学科交叉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本分析角度和视觉元素分析的角度,侧重对电影叙事方式和技巧、视听语言的运用进行分析,按照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至第四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时间线索,通过对不同社会阶段其人物形象所反映出的法国女性主义电影传播话语进行历时性梳理,以主题分类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勾勒女性主义运动不同阶段中法国电影女性人物形象呈现的不同特点。本文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作为研究背景,阐述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法国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脉络,并介绍于佩尔的成长经历和荧幕形象。第二、三、四部分将于佩尔在1974年到2016年间的19部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作品置于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第四次女性主义运动期间,结合三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法国社会风貌和女性地位特点进行纵向历时性分析,总结出历次女性主义运动中的法国女性主义电影传播话语结构特点。第五部分,在纵向分析的基础上,对每部作品进行“亲子关系”“婚恋关系”“情感背叛”“职业追求”四个维度的横向比较,试图通过于佩尔的电影形象总结出法国女性主义电影传播话语结构的历时性变迁,透视出法国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简述了期刊及《复印报刊资料》在图书馆的重要性,论述了《复印报刊资料》自身的特点、作用及如何管理和开发利用。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45例乳房肿块的超声检查。乳腺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25例均经手术。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其结果显示依据二维图象特征外,彩色血流,加脉冲多普勒检测,明显提高了诊
<正> 目前医疗服务模式正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这种转变提出的理念可概括为明确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求医观念,注重改善医患关系的施医观念,确立健康
广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为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报纸
<正> 龙江医院位于顺德市西部,邻近325国道、佛山高速及龙洲路,交通方便。是一级甲等非赢利性综合医院。2000年被广东省卫生厅授予“百家文明卫生院”。1999年—2001年被顺德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工作中,必须进行观念的更新、馆蒇结构的调整、服务创新、管理运作体制创新、全员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 经济时代的服务需求。
本文论述了21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期图书馆员继续内容及教育目标,提出了今后继续教育工作的设想。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团队来说.除了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创造激情外.他们还需要什么?那就是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和可以给创业者指引方向的投资人的加入。这也是许许多多企业在成立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