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才竞争的加剧,我国小学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如果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直接导致职业倦怠。一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还会直接导致义务教育整体质量下降,动摇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根基,其严重后果不可忽视。为了研究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形成过程和消除方法等,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组织氛围问卷、心理资本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33名小学教师进行测量,期望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当前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结果如下:1.从总体上看,小学教师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从总体上看,小学教师组织氛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状况良好;男教师相比,小学女教师所体验到的幸福感较高。小学教师一周内所感受到的负性情绪较大,正性情绪和压力较小,仅在压力维度上的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小学教师迟到早退现象并不严重和离岗转岗的意愿并不强烈。小学教师的工作成绩自我感觉与他人认同较为一致,且工作成绩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上下级以及公众对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程度较为一致,且较为满意;在工作成绩自我感觉和工作满意度上,小学教师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4.小学教师对组织的信任和组织对小学教师的信任总体上均处于中上水平,但小学教师对组织对我的信任程度的评价略高我对组织的信任程度;在组织信任的各个方面,小学教师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5.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中的去个性化与理想中的成员冲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低成就感与现实中的成员冲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情感枯竭与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去个性化维度与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低成就感维度与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和希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7.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中情感枯竭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以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去个性化与对健康的担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低成就感与精力和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存在显著的负相关。8.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情感枯竭与负性情绪、压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去个性化与负性情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低成就感与负性情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9.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情感枯竭与我对下级的信任及我对公众的信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低成就感与我对下级的信任及我对公众的信任存在显著和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情感枯竭与同级对我的信任以及下级对我信任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0.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情感枯竭与迟到早退、转岗离岗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工作满意2(下级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低成就感与迟到早退、转岗离岗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工作满意2和工作成绩在显著的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