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质量问题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对空气质量也有了更多的关注。空气污染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提前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和空气质量异常情况预警信息,精准提出污染管控时段与区域,及时形成重污染过程分析报告;靶向整治、污染溯源,可以为治理提供方向。污染过程结束后对比模型预测值和实际监测结果,科学评估重污染过程管控成效,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包头市PM2.5污染物浓度为预测对象,以大气环境污染作为研究背景,利用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的历史监测数据,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包头市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本文结合自己在研究生阶段所学习到的知识,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搭建预测模型。由于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与时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利用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可以很好的处理这种与记忆相关的问题。实验中的数据选取2013年12月2日到2019年9月30号止的数据,总计2127条数据,分别从不同方面和多组对比实验,利用相关模型评价指标评价模型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某些变量不变的同时,对预测模型设定不同种类参数的值对于最后的预测性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又对神经网络中的优化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越先进的优化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本次实验,这可能与本次实验中数据规模和历史数据本身有关。将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和优化方法确定好以后,带入模型中进行最后的预测。通过对实验预测结果的分析,利用LSTM神经网络搭建的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会随着预测时间步长的增加而下降,LSTM神经网络模型只适合于对短期内的污染物的浓度进行预测,而对长时间段内的预测效果却不是很好。最后我们也搭建了基于时间序列进行预测的ARIMA(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通过与利用LSTM神经网络搭建的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STM搭建的预测模型无论在预测的误差还是准确率方面都明显优于ARIMA预测模型。
其他文献
新年的连续两周市场给投资者当头一棒,连续两周市场下跌600多点,尽管之前一周取消了熔断机制,但是,市场并没有停止下跌,反而在上周更是下跌超过7%,直逼之前低点2850点,截至到笔者发稿的上周四收盘,市场最低点2867点,离2850点仅仅一步之遥。  反观创业板指数也是在近期连续下跌,无论是成交量还是趋势上都是与主板一样的下跌,而且创业板等题材股估值明显高于主板,所以,创业板下跌也是必然的。  尽管
美国联储局9月议息会后决定暂不加息,并将于10月正式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一如市场预期。美国联储局九年来首次缩表,唯市场对此已有一定预期,消息未给市场带来太大影响。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我国词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无法将词汇寓教于乐,学生反复朗读、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并不能提高学生记忆词汇的兴趣。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将故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阅读、口语中的研究
微透镜及微透镜阵列在众多的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然而,目前的制备工艺步骤较为复杂,且加工设备昂贵。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便捷地制作微透镜阵列仍然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电流体喷印技术,以甘油水溶液为喷射材料制作微透镜阵列阳模,并以此为基础制备了微透镜阵列,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国内外微透镜阵列的制作工艺和电喷印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论述,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微透镜阵列制作技术,阐述了电喷印
期刊
目的: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5例高龄患者(71~93岁)在CSEA下行下肢及下腹部手术;麻醉药物为0.5%布比卡因1.5~2ml。记录和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指导临床正确处理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手术产的机率是足月妊娠的2倍多;新生儿窒
伴随着我国社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业企业数量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建筑业作为我国蓬勃发展的朝阳性行业,正在不断成长并壮大。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建筑经济成本包含了多
管道焊接技术作为管道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一直受到控制平台与执行终端之间的远程控制和联网问题的制约,致使管道焊接技术自动化程度较低。本文针对管道焊接中控制平台和执行终
【目的/意义】本文为编辑部提供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期刊稿件数据支撑,提升编辑部约组稿件及审稿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同时可为广大读者及作者群提供期刊选题的主要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