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浙江大学前身的求是书院,在其设立前后,其场地、筹款以及师资延聘无不举步维艰。为了克服各方面的困难而付出的努力无不映射出杭地官绅对新式书院的态度变化。求是书院执掌者与教习的延聘、薪酬、职权,书院学生的招收、学习及考核奖惩、出路等,均与杭地官绅息息相关。改设时负责人的遴选、突发状况的应对以及求是书院的变迁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晚清地方官绅对新式书院、学堂以及对大变局下的新式教育的关注与运作。新式书院是在晚清社会急需新式人才的背景下的无奈之举,亦是必要之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继承、改造了传统书院的精神传统与弊病,促进了清末近代教育的转型。“新者援理以相争,旧者恃势以相抗”,新式书院的创办与改办意味着一种权力和利益的调整,因此成为各方官绅的角逐场,充斥着无休止的利益纷争和权力攘夺。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嬗交过程亦是地方官绅吐故纳新、在时代洪流中或抗争或挣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