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就业率在提高,但是毕业人数也同样增加,造成失业人数的绝对值并没有减少。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房价出现猛增,促使现如今高等学历的人群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会不约而同的考虑住房因素,本文中住房因素主要是房价和有无房产。因此文章将围绕住房和高等学历人群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特别是讨论住房对高等学历人群在职业划分、具体职业以及分层嵌套下选择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我们期待的答案,同时也可以给国家引导高等学历人群的职业走向以及地区如何吸引人才提供帮助。 时至今日,就笔者目前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几乎没有研究择业和住房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多数学者集中在研究择业及房价的影响因素和效应上。影响择业的因素主观上有兴趣和经历等,客观上有收入、财产及性别等,其中经历又可以通过婚姻和年龄来衡量。另外,和房地产相关的一些效应也会影响择业,如房价的财富效应、抵押效应和投资效应。这些效应会从方方面面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消费,而人们从事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为了自我或家庭的生活。少部分学者在近几年开始研究房价对创业的影响,但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高房价会挤出创业,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高房价会促进创业,但仍没有进一步对住房和择业的关系进行分析,也没有研究住房等因素对高等学历人群职业选择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的研究框架是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并驱,着重于数量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择业的理论模型,为实证模型奠定基础。二是搜集中国金融调查中心(CHFS)的微观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住房因素是如何影响高等学历人群的职业选择。基本研究线路是通过对职业不同层次的分类,逐步建立二项、多项和嵌套选择模型并比较其结果,从时点上在2011年和2013年分别建立模型得到结果,比较这两年的异同。通过横向的职业分类和纵向的时间对比可以得到在不同情况下住房因素对高等学历人群的职业选择有怎样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部分。本章作为全文的导入部分,主要对所研究的择业和住房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问题、说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新颖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就笔者所阅读到的有限文献来看,几乎没有发现与住房和择业相关的文章或者报告。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通过对理论和主观因素的研究或者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择业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得出的影响因素有主观不易测量的因素如兴趣等,也有客观可量化因如收入、财产和性别等;二是研究房价问题,房价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是怎么发挥出来的,包括财富效应、抵押效应和投资效应等。 第三章理论研究部分。由于没有现成的房价对职业选择影响的理论,文章结合第二章已有的研究基础,提炼出一些理论,包括劳动供给理论、择业理论、房地产效应理论。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理论拓展出一个简单的择业模型和金融市场的财富洗牌猜想。 第四章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将2011和2013年CHFS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并对总体和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首先对2011和2013年CHFS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剔除不符合研究对象要求和信息缺失的样本,清洗完成后将问卷中的答案转化为研究所需的变量,包括职业分类、各类具体职业、收入、财产、婚姻和性别等。然后对调查问卷的总体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其职业分布和个人特征。再对高等学历人群的个人特征和房产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并与总体样本进行比较之后得到以下结论:高等学历人群的平均收入和财产要远高于总体人群,在选择职业时会偏向技术工作,且受雇于他人的比例较总体人群高。 第五章高等学历人群职业选择的二项logit实证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究高等学历人群对房产等因素的反应,本章建立二项选择模型探究住房因素在自我雇佣和受雇于他人的职业分类中有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2011年和2013年的情况略有不同,房产收入比体现了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和抵押效应,房价绝对值只在2013年有显著负向影响,展示了房地产的投资效应。 第六章高等学历人群职业选择的多项logit实证分析。笔者认为职业的二分类——自我雇佣和受雇于他人——并不能完全展示在社会大分工背景下,众多职业的细微差别。因此本章基于12个具体职业进行多项 logit模型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房价的绝对值在不同职业中有着不同的影响效应,且会挤出创业和技术工种,抑制企事业和政府单位从业人员的晋升冲动。没有房产的人群因为房产的财富效应,不会做出创业、自由职业、志愿者等风险性更大的选择。 第七章高等学历人群职业选择的嵌套logit实证分析。结合第五和第六章笔者将职业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二分类下的自我雇佣和受他人雇佣,第二层是细化之后的具体职业,将不同的变量放入不同的职业层次里进行模型回归并得到最终结论。分层之后会更清晰的看出高等学历人群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结果表明房价收入比对高等学历人群在自我雇佣或受雇于他人的抉择上影响更大,而房价在上升通道中更能体现其价值。在2013年,房价飞速上涨,人们对房价的敏感度变高,与多项选择模型的结果一样,房价的上涨会挤出对技术职业以及务农的选择,但不会干扰创业行为,同时没有房产对自我雇佣也有挤出效应。而在2011年,房价和房产这两个变量呈现不显著的状态。本章得到的结论和这两年的房价走势及在第三章中的财富猜想相符合。 第八章结论及展望。首先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五六七章的不同结论进行了梳理,比较了三个模型、两个时间点的结果,得到了如下结论:(1)房价绝对值只有在房价波动较大的年份才会挤出人们自我雇佣的选择。(2)高房价会促使技术从业者从房价较高的地区流向房价较低的地区。这是因为房价的挤出效应会增大投资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且房价高的地区生活成本也高,这一点和住房有无的影响一样。(3)房价收入比的相对值对自我雇佣尤其是对私营创业的影响是正向的,这是住房的财富效应或者抵押效应所带来的,同时也是预期与消费的棘轮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结论是以往研究所没有的。 文章的最终结论主要在住房因素对高等学历人群职业选择的影响: 1、房价的绝对值和房收比的相对值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等学历人群的职业选择,两者的影响相反的。而无房产则对自我雇佣产生挤出效应。(1)从房价绝对值的角度来说,房价绝对值的升高在阻碍高等学历人群去选择自我雇佣的同时挤出高等学历人群选择技术性职业的欲望。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房价的高涨使投资效应上升,人们预期房价会上涨于是挤出其他投资去投资房产,人们认为这比自我雇佣以及创业带来的风险性收益更多。房价的升高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的升高无形中给无房人群增加了生活成本,导致购买力锐减,生活质量下降,造成人才流失。(2)从房收比相对值的角度来说,房收比的相对值会激励高等学历者的自我雇佣,增加他们对创业的热情。这是因为房产的财富效应提高了有房人群的抗风险能力,而抵押效应则增加了可抵押财产的数量,此时信贷带来的自我雇佣的起始资金变多,人们对未来前途有着较高的信心。对于无房者来说,房收比相对值的升高会造成工资和房价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预期,无房者自身的购买力会持续下降,导致不能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消费理论中的棘轮效应指出: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短期内不会因为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所以当房收比相对值升高时,无房人群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自我雇佣,以期带来更多的收益保持自我的消费水平。(3)房产的有无同样影响着自我雇佣,有房人群才更可能会去选择自我雇佣,这也是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和抵押效应所导致的。 2、本文结论与已有结论有所不同,首先房价绝对值的升高并不一定会带来创业的变化,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相对稳定平衡,人们对于房地产价格的预期并不明确;其次是房收比相对值和房价绝对值对高等学历人群职业选择的影响是相反的,而人们对于房收比相对值更为敏感;最后是房产的有无也是在房价预期不明显的情况下不产生任何作用。 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对职业的划分分别使用了二项划分——自我雇佣和受雇佣与他人,多项划分——具体职业,分层划分——基于二项划分和多项划分将职业划分成两层对房地产和高等学历人群的择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横向比较和两个时间点的纵向比较。发现房价水平、房价收入比、房价相对值及有无房产对不同划分的和不同时点的择业问题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得出了若干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结论。 由于笔者的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因素,本文尚存改进的空间:首先数据方面因为是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其次在检验中Hausman检验由于样本量和选项不均的原因会失效,而采用Small-Hsiao检验虽然可以得到结果,但是并不稳定;最后在变量选择中一些主观因素如兴趣、价值观等只是用了年龄和婚姻状态去衡量,并不完善。希望以后研究相关内容的学者可以继续完善以上不足,将该类研究的更加详细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