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者不忘履——沈从文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小说创作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沈从文在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小说创作历程进行了追述,并对具体的文本进行了细读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文章认为,沈从文在新中国的小说创作仍源于他个人与所处世界在融合中产生的生命经验和由之而来的用文学表达的愿望和责任,但身处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个人化的文学表达在公共表达空间中不断受到挤压以至最终丧失的大环境,他在当下的文学要求和个人已成的创作习惯之间苦苦地找寻一种表达的可能,经历了一个从尝试二者兼顾到最终放弃公开表达而转入私人写作的过程。而这个不断思考个人的小说创作与新的时代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找寻个人在时代中最恰切的位置的过程,经过一次次的主动“放弃”,他终于找到了继续个人生命的生存方向,在文物研究这个小小的却能比较从容的角落里,继续过去放在小说创作上的那点“童心幻念”,实现了个人生命的再定位。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新的审美空间”这个角度,寻求了新诗本身的传统。文章认为,在表现形式上,新诗保留了“诗言志”的传统,以抒情诗为主,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情感和体验。90年代后,叙事作
肖洛霍夫的农业集体化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话语内涵和阐释空间,一直被国内外不同时代的读者进行着多样的解读。这部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因受到我国政
《人民画报》是我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国家画报。本文选取《人民画报》(1950-1976)为研究对象,研究《人民画报》与文学的关系。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人民画报》。介绍
该文以何其芳到延安为界,将其散文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其散文《画梦录》、《还乡杂记》和《星火集》、《星火集续编》的内容、艺术分析,探讨其前后期散文创作变化及
该论文以试探南朝人沈约的诗歌创作舆其宗教思想--尤其是道教信仰的关系为宗旨.作者认为此类研究对了解沈约和南朝文学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有助于更确切地了解南朝文士的
江西文学,兴起于晋、唐,及宋而达鼎盛,元虽疲弱但余势犹存,故明初得以中兴。有明一代三百年,江西文学由盛转衰,复由衰转盛,再由盛转衰,几多沉浮,无论是“历时性”发展,还是“地域性”分
这道题不会做,那道题不会做——每到这种时候,我总是心烦意乱,总想破坏点儿什么东西来发泄发泄负面情绪.砸家具?会被家长骂.撕作业?会被老师骂.打球?那会打扰到楼下的老婆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