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将迅速扩大、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金融创新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外资金融机构广泛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直接带来创新业务,竞争的加剧也将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同时,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管制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促使金融创新的发展。毋庸置疑,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期,并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在短短的三十几年时间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欧洲、亚洲以及其他地区,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以该资产未来可以预期的、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为保证,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创新崛起的主流融资技术之一,它不仅极大的改变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无论对理论界还是对目前的现实实践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品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资产证券化可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需求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资源配置;可以推动我国的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和融资结构调整等等。虽然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但借鉴作用不明显,在当前我国既定的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国内开展资产证券化尤其是大规模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时机和条件并不十分成熟。从1998年左右开始,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论逐渐开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学术研讨,相关的专著也不断问世,但大多数研究成果还只是停留在对国外(主要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