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油掺伪检测方法及体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awxsecd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芝麻油中分别掺入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葵花籽油和棉籽油的掺伪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完整的芝麻油掺伪鉴别模型:通过对国内来自不同区域的芝麻籽提取的芝麻油的全样脂肪酸组成、sn-2位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可知芝麻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异系数小,即芝麻油的掺伪检测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采用全样脂肪酸组成分析法、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法、甘三酯组成分析法对纯芝麻油掺伪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确定了每种方法的检出限。当芝麻油中分别掺入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和葵花油时,与纯芝麻油比较,采用上述三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5%、4%、21%;5%、10%、7%;5%、20%、12%;10%、32%、20%;50%、50%、39%。通过Rancimat法对纯芝麻油和掺伪芝麻油分析可知,纯芝麻油具有最好的氧化稳定性,利用氧化稳定性的差异可以大致判断芝麻油的掺伪情况,但此法不能单独使用。当采用油脂定性试验,棉籽油的检出限为2%;掺入四级豆油时,检出限为10%,但此法不能检测出经脱色、脱臭的豆油;快速冷冻法对低熔点棕榈油的检测不灵敏,当掺入24℃和26-28℃棕榈油时,检出限分别为40%和20%。将纯芝麻油和掺伪芝麻油的全样脂肪酸组成数据与不同的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可得出如下结论:主成分分析(PCA)法是纯植物油鉴别的有效方法;自组织特征映射(SOM)法对芝麻油掺伪样品聚类效果明显优于PCA,但当掺伪量较少时,仍难以将纯芝麻油和掺伪芝麻油区分开;采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法建立了芝麻油掺伪定性鉴别模型,采用交互验证和验证集验证,相应的分类准确率为100%,最低分类极限可达到5%。将此模型用于外来多元芝麻油掺伪样品的检验,分类准确率可达到95.45%,说明此法是有效的芝麻油掺伪鉴别方法;对芝麻油掺伪样品掺伪量检测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可知,偏最小二乘(PLS)法可以用于建立芝麻油二元掺伪的定量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RMSE值在1.19-4.29%之间,但对于多元掺伪,PLS模型的预测能力会降低。
其他文献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等调研方式获取重庆茶叶消费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借鉴霍金斯模型对重庆市场茶叶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从消费需求特点、消费偏好和茶叶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加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成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渠道衬砌在土体冻融环境影响下容易发生开裂、坍塌等破坏现
<正>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42.2万亩,花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0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全县花木从业人员达14万人,
由于城市规划或建筑物历史价值需求,整体平移技术在建筑物搬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平移建筑物到位后,就位连接是保证其后续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的关键要素。传统连接方式仍然将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而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施城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正>教学内容:《你一定会听见的》(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班级:如东县实验中学初二(9)班教学时间:2010年5月24日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一篇文章,大家一
目的分析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稳定的细胞培养体系。方法新洁尔灭和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处理口腔黏膜标本,比较不同浓度的Dispase对上皮的分离作用,酶消化法
为了完善现有煤矿工业电视监视系统,首先根据煤矿工业电视监视系统的现状,分析了煤矿工业电视图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提出了在煤矿工业电视系统中综合运用多种图像处理技术,通
<正>语文阅读课,通过文本阅读,积累语言,这是阅读教学。结合文本具体情况,进行随堂小练笔,让学生说出心中要说的话,吐露内心的情感,这就是课堂小练笔。把握好两者的内在的联
通过对16个草花新优品种引种观察,对其成苗率、观赏性、抗逆性和园林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适宜厦门地区栽培的新优草花品种11个,丰富了厦门地区草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