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唐肌康药膏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Epiderna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的疗效,及溃疡皮肤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A(Plateled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AA)一周及两周表达的影响,为唐肌康药膏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建立模型分组:将60只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唐肌康治疗组、生长因子治疗组、自身对照组。从造模成功次日起,每天分组换药,换药至创面愈合,观察治疗效果。2.取材、染色:分别在换药一周及两周之后再创面处进行取材,制作常规石蜡切片,用HE染色显示其病理改变及免疫组化显示CTGF、IGF-Ⅰ、PDGF-AA表达。3.用IPP(Image-Pro Plus)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4.数据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标准。结果:①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观察创面愈合面积大小,颜色,干湿度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唐肌康组愈合速度较快,生长因子组愈合速度其次,空白组愈合速度较模型组愈合速度稍快。②HE染色观察各组,唐肌康组中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及肉芽组织生长速度较生长因子组生长较快,且生长因子组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及肉芽组织生长速度较模型组及空白组较快,空白组其次,模型组愈合最差;唐肌康组成纤维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生长因子组成纤维细胞排列较唐肌康组稍差。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中一周及两周CTGF、IGF-Ⅰ及PDGF-AA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同期时唐肌康组中CTGF与其他各组中CTG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唐肌康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生长因子组较唐肌康组略高,空白组高于用药两组,模型组最高。唐肌康组中IGF-Ⅰ与其他各组中IGF-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期时唐肌康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生长因子组较唐肌康组略高,空白组高于用药两组,模型组最高。唐肌康组中PDGF-AA与与其他各组中PDGF-A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期时唐肌康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生长因子组较唐肌康组略高,空白组高于用药两组,模型组最高。④自身对照平均光密度显示,左侧唐肌康治疗组较右侧生长因子治疗组略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唐肌康组治疗效果较生长因组治疗效果较快且有较少量瘢痕形成,这可能与其影响创面皮肤的CTGF、IGF-Ⅰ及PDGF-AA的表达有关。②唐肌康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新型药物,临床疗效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