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意识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决心和形成现代化发展逻辑的理论自觉。法治意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全民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挖掘我国培育全社会法治意识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关系,科学分析法治意识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国家发展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全社会法治意识形成的内在属性。因此,我国培育全社会法治意识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现实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法治意识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围绕培育法治意识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论述,重点讨论法治意识如何培育的问题。在绪论的基础上,分为四章内容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围绕法治意识的相关理论展开论述。介绍了法治意识基本概念,结合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背景和意义两方面对法治意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第二章主要围绕培育法治意识的实践过程展开论述。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培育法治意识开启阶段、推进阶段、十八大以来三个阶段培育法治意识的理论与实践过程。文章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高度协调的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意识的提高,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和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第三章论述培育全社会法治意识实践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从总体情况、面临的问题、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培育法治意识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只有准确分析我国培育全社会法治意识的基本情况和现实问题,才能深挖探究影响良好法治意识形成的的因素。第四章重点论述我国引导全社会培育良好法治意识的对策。涉及我国培育全社会法治意识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培育方法两方面。文章指出,完善格局体系、制度体体系,是推进法治意识培育活动常态化开展的上层设计,强化实践环节是重要过程,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意识是重点对象。
其他文献
社会资本概念最早来自于布迪厄,并被科尔曼等人所定义和发展完善。格兰若维特和戈沙尔等人分别对社会资本与企业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论文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
3.2接线检查电能表表尾的接线检查原理是通过相位伏安表确定线电压与相电流的相角关系绘制六角相量图,继而通过各个线电压与相电流的位置关系判定接线正确与否。错误接线步骤
<正> 以硬泡沫板为主体(45×35×5cm),中央开一个(25×19×5cm)孔,将一支绿色长形气球的两端各开一个孔,并连接一根长15cm的玻璃管,从气球的中部用线扎住并用胶布等固定在主
期刊
随着外贸经济的受阻,内需不足,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升级调整,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所趋。地方产业在经历一轮轮的产业布局过后,迎采经济转型的阵痛。分析了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南
阐述了采煤方法的应用现状,采煤工艺和回采巷道布置的发展,综采一次采全高的世界领先的单产水平,以及当代煤炭生产总的发展趋势。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新制度主义学派积极融合政治学与经济学研究,将国家作为一种制度形态,阐明国家实施制度变迁的动机以及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全球化、现
新媒体环境下,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紧扣"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国家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和强化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的政策,以大学
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必然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变迁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将以上两者同时加以考察,利用对农户调查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农村家庭中劳
基于瓦斯突出本质在于气体在煤层中渗流失稳的假设,建立了气体渗流的一种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讨论了系统平衡态的存在性.用Chebyshev配点法将系统的控制方程简化成含12个相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