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玻璃微珠@高折光指数氧化物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当前社会的两大全球性问题。大力发展以绝热保温材料为基础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对我国实现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使用建筑保温隔热涂料是提高建筑物节能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空心玻璃微珠作为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机功能填料,在许多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空心玻璃微珠是由玻璃壳层和内部空气组成的中空结构无机材料,这种中空结构使得空心玻璃微珠具有密度低、流动性好、导热系数低和介电常数低等优异的物化特性。基于这些特性,空心玻璃微珠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涂料工业和绝热领域。特别是对空心玻璃微珠进行表面修饰之后,通过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进一步扩宽其应用范围。空心玻璃微珠经过修饰之后可以广泛应用在涂料建材、污水处理、浮力材料、冶金工业等领域。  本文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基体材料,采用可控的非均相沉淀法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沉积TiO2,制备了似荔枝皮结构的HGM@T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实验结果表明TiO2包覆致密,且复合微球具有高反射率。实验探讨了前处理、反应时间、退火温度等对复合微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空心玻璃微珠镀AZO氧化物膜,初步探究了实验工艺。具体开展如下主要内容:  1.似荔枝皮结构HGM@T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采用饱和Ca(OH)2溶液对玻璃微珠进行前处理,以硫酸钛为钛源,尿素为沉淀剂,通过可控异相成核沉淀法合成了似荔枝皮结构的HGM@T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研究饱和Ca(OH)2溶液前处理对HGM@TiO2形貌及光学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退火温度对复合微球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反应时间对空心玻璃微珠表面TiO2粒径大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HGM@TiO2复合微球的实验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包覆TiO2之后的复合微球太阳反射比提高了25%以上,达到了83%。  2.HGM@TiO2/SnO2复合微球的制备  在HGM@TiO2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合成的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方法合成了HGM@TiO2/SnO2复合微球。通过调整实验步骤,成功地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合成了TiO2和SnO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HGM@TiO2/SnO2复合微球很好地保留了HGM@TiO2和SnO2纳米团簇颗粒的形貌,最后对比这几种复合微球的光学性能,深入分析复合微球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HGM@TiO2/SnO2复合微球的太阳反射率相达到84%。  3.磁控溅射法制备HGM@AZO复合微球的工艺探究  首先,对磁控溅射设备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满足空心玻璃微珠粉体镀膜实验相关要求。通过调整振荡器相关参数、溅射时间、氧分压等实验条件,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沉积AZO薄膜。最后,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
其他文献
针对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燃烧后造成的污染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工业上采用的传统加氢脱硫技术,难以除去燃油中的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等含硫化
本论文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400水凝胶(SMA-g-PEG400),对该水凝胶进行了红外表征。研究了环境pH、温度、离子强度对该凝胶溶涨性能的影响,并对凝胶的动态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μDMFC)以其高能量密度、结构简单、燃料易于携带和储存等优点,在移动电源和便携式电源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膜电极集合体(MEA)是μDMFC的核心部件,
学位
静电纺丝法是目前唯一可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方法。受纺丝设备和工艺的限制,在纺丝过程中无法对纤维施加有效地牵伸,所得纤维内部分子取向差,纤维随机分散在接收器上,得到类似于无
目前,喷墨打印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技术。墨水的性能是影响喷墨打印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获得高稳定性的陶瓷墨水,需求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的陶瓷色料。但是,超细的色料会改变其
随着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的发展,纳米尺度范围内的功能化生物材料和生物结构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从而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材料的粒度、比表面积
学位
数字控制具有稳定、灵活、精确、可靠、快速和集成度高的特点。而多功能焊接电源能够通过软件编程使得在一台焊机上同时实现手工焊、CO2气体保护焊、脉冲MIG焊等多种焊接方式
多方试验综合得到不同品种全生育期丰年指标:早熟品种积温>3050℃,降水400—600mm;日照时数>1030小时。中、晚熟品种相应增加积温200℃,降水50mm,日照时数100小时.欠年比丰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成功地设计和合成了四个含烯基单取代二茂二氯化钛络合物Cp=nCpTiCl2(n=3,C3;n=4,C4;n=5,C5;n=6,C6),均通过了核磁,质谱,红外,元素分析等分析表征。由C3和C6分别与甲基锂反应得到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