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互层低渗透边际油藏常规技术开发风险大,经济效益差。国内外有采用水平井、注气等非常规技术成功开发该类油藏的案例。M油田F4-V油组是典型的薄互层低渗透边际开发单元,储量动用程度低。油田位于天然气资源充沛的伊利兹盆地,为此,油田在F4主力开发单元(中高渗透)先后开展了两次富气驱三次采油技术研究。为油田产量接替注入正能量,探讨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规律,本文以F4-V油组为例开展了薄互层注气开发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取得成果与认识如下:(1)研究了F4-V油组油藏地质特征,结合注气驱油藏筛选标准,分析了其注气适宜性。F4-V油组为典型的薄互层边际开发单元,储量动用程度低,物质基础好,非常适合注气开发。(2)剖析并归纳了前期混相驱可行性与先导试验研究成果。在F4油藏,富气驱效果(包括预测和实施)良好,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采收率4.87%-11.79%。但也认识到,尤其是先导试验中,储层非均质、井网完善程度以及注入方式等因素对富气的利用率影响较大。(3)在PVT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了流体相态拟合,借助长细管与相态模拟方法研究混相机理,确定最小混相组成(MMC)。(4)从注气时机、注入方式、注采井网及注采参数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技术,给出合理建议或参数。在富气驱过程中,产出气密度变化特征能直观地反应富气驱替效率,可以用来定量表征富气注入量与波及区内剩余油的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水/富气交替注入(EWAG)、贫气/富气交替注入(EGAG)及水/贫气/富气交替注入(EWGAG)三种新的高效注气方法,旨在提高富气驱替效率和利用率。(5)水驱历史拟合结果表明,F4-V油组采出程度仅为6.34%。选择储量丰度高的V1和V2层部署井网进行注气开发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注气(EMC富气)开发效果良好,累积产油338.0620×104m3,控制区剩余石油地质储量(ROIP)采收率高达49.57%,LPG回采率达7.97%,累计净现金流良好。表明注气是该类薄互层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