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是高中历史教科书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篇章。20世纪,尤其在建国后,史学界对它的研究成果颇丰,掀起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研究的热潮。然而,面对数量庞大的史学研究,编写教科书时会在吸纳史学成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难以取舍的问题,更为困难的是,在近代史教学中如何认识农民起义、评价农民领袖以及把握革命史的基调,这些都是有研究意义的。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992、2000、2007版教科书中太平天国的历史为例,主要对四代教科书吸纳学术成果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要公正看待农民战争地位的结论,并提出中国近代史上农民战争的教学对策。通过研究,四代教科书的内容受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引导而应当坚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历代教科书中以下内容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史学成果,包括:太平天国的性质;拜上帝教与洪秀全的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功过问题研究。笔者认为本课与史学动态的联系紧密,面对中国近代史中的农民起义,更应该在教学中掌握高中历史教科书吸纳研究成果的原则,即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化与革命化相统一,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肯定近代史中农民起义所表现的价值,稳妥地吸纳成熟的研究成果,理性地面对历史研究的众多著作。教师从自身提高教学技能,讲授可信度高的史实,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史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