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也是失能老人最多的国家,面临老龄化以及照顾服务的压力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我国老龄化与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并发。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将持续攀升,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更需要依靠他人照护才能生存,这无疑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经济、精神等方面的沉重负担,由此,失能老人的赡养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老人赡养模式在不断丰富,但仍以家庭赡养模式为主。然而,很多老人不但没有受到子女的照料,子女之间还相互推诿,不履行赡养职责。社会中的孝文化氛围越来越稀薄,弘扬优秀的传统孝文化的意识逐渐淡薄,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保持家庭稳定和谐,是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良策。文章以甘肃省S市A村家庭赡养纠纷个案为例,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搜集资料,分析了该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赡养纠纷的表现特点以及传统的调解方式,发现目前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赡养纠纷在多子女家庭频发,调解方式多是以协商为主。以农村多子女家庭的赡养纠纷作为个案,尝试采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进行实务探索。通过调研,笔者总结了服务对象的家庭存在赡养纠纷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形式,撰写工作过程记录,分阶段进行社会工作的实务探索,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在此过程中适当运用家庭系统理论、代际支持理论和沟通理论辅助开展工作,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模式与当地本土文化相结合。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切实有效的调解家庭赡养纠纷,保障失能老人的基本权益,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