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低渗透油藏在我国油气储量构成中占有相当比重,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特低渗透砂岩油层普遍具有低孔特低渗、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的特征,钻井完井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影响了对油层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储层保护研究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项目“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储层保护工艺技术研究”为项目支撑,以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青二段、青一段和泉四段油层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区特低渗砂岩油层具有一定的自然产能,但钻井完井过程中的损害使油井初始产量极低或无。 采用SEM、XRD、压汞分析等手段,开展了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地质特征和潜在损害因素分析。研究区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73%,平均渗透率为8.55×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储层。根据压汞资料统计,储层喉道半径在0.01~0.54μm之间,属于微细喉道。岩心观察表明裂缝密度平均值为0.25条/米;实验模拟原地应力条件下裂缝的平均宽度为19.94~23.26μm。粘土矿物层间差异明显,青二段以绿泥石和伊利石占优,青一段以伊利石为主,泉四段以伊利石占绝对优势,次为伊/蒙间层矿物。潜在损害因素主要有敏感性矿物、裂缝等。 敏感性实验评价揭示出研究区储层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碱敏为弱—中等,基块的应力敏感性较弱,裂缝的应力敏感性较强。室内静态和动态损害评价指出,处理剂和钻井完井液体系对储层损害较严重。综合分析得出,固相和液相侵入造成的固相颗粒沉积、应力敏感、微粒运移等是主要损害机理。 本文编制出屏蔽暂堵材料优选软件,拟合不同加量比例暂堵材料的粒度分布,优选暂堵配方。开展屏蔽暂堵室内实验,确定了适合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的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提出有针对性的储层保护技术方案,并驻井参加了3口井的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实施储层保护技术不仅达到了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油层的目的,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油井产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