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因治疗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的方式,使其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疗在癌症、心血管疾病、先天基因缺陷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基因载体作为递送基因的工具,在递送效率、安全性、可控性以及精准度方面对基因治疗有决定性影响。阳离子基因载体作为一类生物相容性好、免疫原性低的基因载体,在基因递送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构建出一种结构可控、靶向递送、响应控释、且高效低毒的阳离子基因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治疗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的方式,使其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疗在癌症、心血管疾病、先天基因缺陷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基因载体作为递送基因的工具,在递送效率、安全性、可控性以及精准度方面对基因治疗有决定性影响。阳离子基因载体作为一类生物相容性好、免疫原性低的基因载体,在基因递送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构建出一种结构可控、靶向递送、响应控释、且高效低毒的阳离子基因载体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糖尿病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重大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不但遭受生理上的痛苦,生活上也有诸多不便。目前尚未有可以根治的方法,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极大影响。我们制备了具有还原响应性的支化阳离子基因载体SS-HPT和SS-HPT-P。载体上的二硫键可以经谷胱甘肽(GSH)响应裂解,提高载体的响应控释能力,这两种载体在其最佳质量比(w/w)下均比国际金标PEI的转染效率高。此外,SS-HPT-P载体中的苯硼酸(PBA)可以特异性识别肝细胞膜上的唾液酸(SA),显著提高治疗质粒的肝内递送效率。本研究中我们利用SS-HPT-P作为基因载体,递送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Pdx1),神经生长素3(Ngn3),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Mafa)和神经分化因子(Neurod1)四因子串联质粒pNPMN-PBase至肝细胞。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在肝中有效诱导内源胰腺相关因子的启动,调控胰岛素蛋白的表达及分泌,使肝细胞转分化成为类β细胞,调节血糖,控制糖尿病。基于SS-HPT-P具有肝靶向性及响应控释等良好性能,我们又探究了SS-HPT-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治疗中的应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可以改善脂肪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这类代谢性疾病具有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其半衰期非常短,很难持续发挥作用,在体内的利用效率较低。如何使Fgf21基因持久作用,高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仍是一个挑战。我们提出利用SS-HPT-P基因载体,递送质粒pFGF21-PBas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证明,SS-HPT-P可以高效递送pFGF21-PBase进入肝细胞,并有效表达Fgf21,下调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rebfl)的表达。体内实验证明,该体系可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脂肪堆积,提高葡萄糖敏感性,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综上所述,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我们将SS-HPT-P作为pNPMN-PBase的载体,成功实现了肝细胞转分化为类β细胞,促进肝细胞中的胰岛素蛋白分泌,降低血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中,我们利用SS-HPT-P递送pFGF21-PBase,实现Fgf21基因的稳定表达,提高肝细胞脂肪代谢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内脂肪。以上两项研究拓宽了纳米基因载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领域,为构建高效低毒的基因治疗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微纳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微纳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微注塑制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盘式注塑机作为一种具有高精度、高速,适合于微纳制品的新型微注塑机得到了开发,磨盘作为盘式注塑机塑化单元的关键零件,其熔融性能对制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对盘式注塑机熔融塑化机理的研究缺乏,开展盘式注塑机塑化单元熔融过程的实验及理论研究,对优化盘式注塑机塑化单元的设计和成型工艺,获得更高质量的微注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以其优越的绝缘性和可靠性在我国的超高压和特高压变电站中被广泛应用,盆式绝缘子作为GIS的核心器件对GIS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存在气泡缺陷和表面附着金属颗粒的情况下会恶化电场分布,尤其是在冲击电压下大大降低了绝缘设备的绝缘强度。本文以800kVGIS中的盆式绝缘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盆式绝缘子内部缺陷及沿面放电的特性研究。本文首先依据盆式绝缘子的实际结构
背景2017年,全球有3.22亿人罹患抑郁症,2019年,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3.0%~4.3%,主要表现为负面思维增加(如情绪低落)和正面情绪减少(如快感不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抑郁症治疗方案中有效率和缓解率最高的措施,且起效迅速。然而,所致的认知及学习记忆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加重心理负担。MECT的刺
聚氨酯是一种综合性能十分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然而,热塑性聚氨酯是物理交联网络结构,其聚集态结构在高温下会被破坏,导致材料失效。另外,聚氨酯弹性体的模量不高。为了提高聚氨酯的综合性能,需要对聚氨酯进行复合改性。因此,本论文开展了无机纳米填料(包括蒙脱土、碳纳米管、氧化铝)增强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选用不同种类的蒙脱土,采用
非平面型石墨单晶是一种具有针、棒、环等多种形状的多面体纳米或微米结构。这种结构一般表现出较高的电导率、力学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可以作为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纳米复合材料的新型功能填料、储能材料与纳米机电系统的组件等等。然而,石墨晶锥作为最早被发现的非平面石墨单晶,至今其制备方法与生长机理还不明晰,导致实际应用较少。因此提出一个机理明确的稳定制备方法是石墨晶锥应用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有机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和迅速发展,基于插层反应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已达到能量密度极限。钠金属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的电化学电势,以及自然界中钠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因此钠金属二次电池成为有前途的候选者之一。然而,钠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许多障碍障碍:(1)钠金属与电解液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异常脆弱,不足以抑制钠金属枝晶的生长;(2)钠枝晶击穿隔膜将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3)钠枝晶容易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