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我国四城市儿童少年每天饮水量、白水及饮料饮用量、家长与儿童少年饮水知识态度及行为、影响饮水量的因素,为制定我国儿童少年水的适宜摄入量,开展饮水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城市中抽取5868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连续7天24小时的饮水记录法,调查学生每天的饮水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家庭一般情况、身体活动情况、饮水知识态度和行为等信息。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学校卫生老师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天的饮水量、白水饮用量、饮料饮用量分别为1089.0ml、743.8ml、345.2ml。广州(1185.4ml)和北京(1164.6ml)的饮水量最高,其次是上海(1125.8ml),成都(865.7ml)最低,不同城市的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28,P<0.0001)。男生白水的饮用量(809.2ml)高于女生(68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8,P<0.0001)。超重(371.4ml)、肥胖(375.9ml)学生的饮料饮用量高于消瘦(328.7ml),不同营养状况的饮料饮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P=0.0052)。调查对象每天饮用奶类(174.0ml)、SSD(s63.8ml)和CSD(s52.4ml)的量较其他饮料高(热饮:25.2ml;功能饮料:10.1ml;其他:19.6ml),各类饮料的饮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46.12,P<0.0001)。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日常生活中最应该喝白水,但最喜欢喝的饮品却是SSDs(23.6%)。调查对象在学校(87.6%)、家里(60.9%)和公共场所(32.0%)饮用白水的比例依次递减,但SSDs和CSDs的饮用比例依次递增(学校:6.9%;家里:11.8%;公共场所:48.3%)。对“一次性大量喝水”的观点,59.9%的学生持不同意的态度。56.8%的学生不同意和不完全同意“口渴时再饮水”,尚有34.6%有些同意和同意此观点。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城市、性别、城乡、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营养状况、身体活动、家长为孩子准备饮品的情况、家长饮水知识态度及行为、学生饮水知识知晓情况对饮水量、白水及饮料饮用量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成都对饮水量和白水饮用量的作用最大,其标准化回归系数β’分别为-0.225和-0.177;城乡对饮料饮用量的作用最大,其标准化回归系数β’为-0.153。结论:儿童少年每天主要饮用白水;不同城市、城乡、性别、年龄、营养状况、身体活动水平的饮水量、白水及饮料饮用量存在差异;家长和儿童少年饮水知识掌握不全面,且存在不健康的饮水行为;城市、性别、城乡、年龄、营养状况、身体活动、家庭因素、饮水知识知晓状况是儿童少年饮水量、白水及饮料饮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城市是主要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