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世界工厂”,是我国最大的农民工集聚地。世界工厂有其独特的用工特点:劳动条件较差,工厂有淡旺季,工厂的可进入性高,劳动关系松散,企业的更替速度快。在这样背景下,作为我国转型期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职业呈现流动性强的特点,职业更换频繁是世界工厂的普遍现象。
现阶段,国内外对农民工的求职渠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其主流是运用“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理论演绎或者实证“关系网(初级关系)”在农民工的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学术界普遍认为农民工的求职渠道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依赖初级关系。但在世界工厂所在地—东莞市塘厦镇出现了新的现象,但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本研究选择东莞市塘厦镇为案例,研究非正规和正规职业中介机构在农民工求职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参与式观察等多种办法,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本研究首先描述了农民工求职渠道的概貌,通过研究信息来源和进厂步骤,肯定了农民工的求职渠道不是单一的,但基于社会关系网和海报(广告)的求职过程非常简单。在了解农民工求职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把关注点放在非正规职业中介机构及正规职业中介机构,深度剖析塘厦镇非正规和正规职业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空间分布、规模设施和主要分类)、运作机制(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出售)、存在原因(政府、农民工、企业和中介间的博弈)及其在农民工求职过程中的作用。
纵观农民工的求职渠道历史,重点分析其非正规特征,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农民工的求职渠道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2)不同中介机构的特征和功能存在差异;
(3)非正规中介与社会网成为非正规求职渠道的主要形式。
最后,本文揭示农民工求职渠道的启示并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