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OHdG/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GST-π及8-OHdG在慢性胃炎组织、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水平,研究二者在不同阶段胃组织中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为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内镜及外科手术取检并经病理确诊的慢性胃炎组织40例,癌前病变组织(肠上皮化生45例,不典型增生25例)70例,胃癌组织80例。将以上病例进行数据归纳整理,分类蜡块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确定病变组织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各组中GST-π及8-OHdG表达;最后利用SPASS22.0统计软件,分析胃癌患者GST-π及8-OHdG表达在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及在各组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1)8-OHdG、GST-π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中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8-OHdG表达在低-未分化腺癌表达较高-中分化腺癌组高,而GST-π则相反,二者表达在Ⅲ、Ⅳ期较Ⅰ、Ⅱ期显著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组则更高。(2)8-OHdG及GST-π在慢性胃炎组、癌前组、胃癌组中表达水平呈逐渐递增趋势,且每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8-OHdG及GST-π在慢性胃炎组、癌前组、胃癌组中表达水平且呈正相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胃癌患者在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上,8-OHdG与GST-π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均与胃癌侵袭性行为的产生进展有关,有助于临床判断胃癌患者恶性情况;反之在分化程度上,二者表达的差异性,提示二者在胃癌恶性程度中表达并不同步。(2)二者在胃癌发展阶段中阳性表达呈逐渐递增趋势,提示两者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临床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3)二者在慢性胃炎组织、胃癌前病变组织、胃癌各组中表达均呈正相关性,证明某种调控关系共同作用于胃癌的发生、演进,故临床可联合检验二者表达水平以早期诊断、治疗胃癌。
其他文献
在小学声乐教学中通常以老师演唱学生模仿的形式为主,这种学唱的教育方式对师生的听辨能力要求很高.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出色的听辨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准确的听出学生的问题,并
实施地理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78例非椎动脉
高考作文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思考,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考生如果选择的角度不当或联想得不当,就会有走题之
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
目的:  1.阐述生理及缺血条件下原代新生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能量学特征。  2.探讨肌肽对生理及缺血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3.阐明生理条件下
目的:肿瘤转移是影响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主要因素.78%肿瘤病人的死亡与器官转移有关.VEGF-C是唯一已知有效的淋巴管生成诱导剂;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肿瘤转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也不例外.在初中,学生处与成长的阶段,会受到各界影响,随着网络时代发展,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更多更复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教育的信息化特征越发显著.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均有所改变,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上被广泛的应用开来.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
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强盛离不开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现阶段要求教师必须引入先进教学思路与方法,在课堂中不断创新,才能使整个国家屹立在强国之林,所以,怎么在物理课堂中创新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