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以生态协调性分析为视角的景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有效规避用地开发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提高景区用地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是实现景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依据生态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生态学和系统学关系,分析景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和生态协调机制,构建景区土地利用生态协调性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基于协调性分析的旅游景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并以海南省南丽湖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论文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及咨询访谈等形式获取研究数据,采用3S技术、统计分析软件和评价模型对获取的遥感、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前后研究区用地结构和环境状况的变化,明确景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和态势,评价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土地利用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二者共同推动旅游景区这一复合系统的运行。基于协调性分析的景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以用地生态服务价值为桥梁,分析景区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明晰景区土地利用的生态协调和环境影响机理,能够克服传统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环境单要素的分割化评价,体现用地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联动、响应关系。2.南丽湖景区各用地类型相互转化,土地利用状况变化明显,呈现用地生态属性下降,人为改造及利用程度上升的趋势。景区用地变化对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并具有正负两面性:景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降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由0.6924减小至0.6288,规划实施将对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景区用地经济效益将显著提高,其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将受益于景区的开发建设。3.南丽湖景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协调度等级由濒临失调上升为良好协调,协调发展度等级由濒临失调土地利用损益型转变为低级协调土地利用滞后型,规划有利于景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挖掘土地资源利用潜力,是景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论文基于协调性分析视角,构建了体现用地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联动、响应关系的景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体系,不仅能够评价景区土地利用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反映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全面评价土地利用对景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影响程度,具有综合性强、动态度高的优势。本研究成果能够为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为南丽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