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产业结构失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目的,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面对的核心问题。以往的研究都是以增进GDP增长为核心或标准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升级。然而产业GDP在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民生福祉并没有同步增长,导致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较弱,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进人民的福祉。因此,有必要转变研究思路,以提高福利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单纯立足于GDP贡献,更重要立足于国民福利(工资福利,公共税收福利、环境福利)的贡献,以提升产业经济福利水平为标准,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本文立足产业GDP基础,在经济福利测度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经济福利(绝对数)和产业经济福利贡献两个方面对中国产业经济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分析,通过我国产业经济福利的影响因素分析,产业经济福利水平提升的经济效应分析,寻找产业层次与经济福利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提出以增进福利为标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提升产业经济福利水平,进而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的理论设想。产业经济福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本文以年为单位),能用货币单位来衡量的产业所有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分配给人的利益支出。本文从产业经济福利内涵界定出发,在经济福利测度框架的基础上,以产业实际劳动收入、产业税收收入、产业环境污染损失成本、产业个人工资福利系数、产业公共税收福利系数、产业就业福利系数、产业环境污染损失系数为指标构建了中国产业经济福利核算模型和产业经济福利系数模型。利用1993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及典型行业的数据,结合产业层次经济福利数量和产业层次经济福利贡献两个方面,本文对中国产业经济福利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福利效应不明显。1993年以来,我国第二、三产业经济福利(绝对数)水平增长很快,但是产业GDP的经济福利贡献水平增长缓慢;产业经济福利水平变动规律,即产业经济福利水平逐步提升,产业福利层次升级是必然趋势。1993-2009年,中国产业经济福利水平第二产业高于第三产业高于第一产业,2010年以后,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实现产业福利水平层次升级;中国产业产值结构与产业福利结构承继变动规律,产业福利结构先于产值结构变动,对产值结构升级具有引导作用。2010年第三产业福利系数(0.638)超过第二产业(0.626),实现了产业福利结构层次升级。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产值结构层次升级。通过对我国产业经济福利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产业福利经济战略选择理论,文章从理论上阐释了产业经济福利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提出了以“国民福利”为标准,以产业经济福利系数为具体标准,即不单纯立足于GDP贡献,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国民福利(工资福利,公共税收福利、环境福利)的贡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我国产业经济福利水平的战略选择设想。最后本文总结了文章的基本结论,即产业福利系数是研究产业经济福利水平的合理指标;现阶段我国产业经济福利水平有待提升;产业经济福利水平提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福利系数标准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合理选择。提出了文章的政策建议,包括: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增进个人福利;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福利大幅提升;调整税制结构,实现三大产业福利协同增长;更新传统产业生产模式,助推资源环境永续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