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增长动能不足,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脚步开始放缓。与此同时,区域、次区域背景下的多边经济合作则在持续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入,其中,新兴的澜湄合作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事实上,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有序推进,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研究聚焦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直接投资与对该地区贸易的关系问题,着重分析了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投资及贸易合作的动态发展情况,然后从出口和进口两个角度建立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同时指出当前形势下中国对湄公河国家投资与贸易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从而使中国对外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推动形成澜湄地区各国经贸往来的良性互动局面。在本文的分析研究中,引言部分主要描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总结,然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等方面予以概括。接着是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本部分首先阐述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相关的理论知识,接着介绍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三种关系,即替代、互补和权变关系,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动态发展状况,该部分既包含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直接投资的规模变化、涉及领域以及大型直接投资情况,又概括了近年来中国对该地区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竞争性互补性等指标分析,同时指出当前双边投资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实证分析部分运用的计量模型为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模型分别以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出口额、进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设置中国对该地区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存量,东道国人均GDP及对外贸易依存度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选取2004-2018年近十五年的样本数据,通过计量软件Eviews10进行面板数据分析。首先,对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面板数据是否平稳,然后再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判断模型的协整性,最后对模型回归时进行豪斯曼检验以及F检验判断应建立何种类型的模型。通过上述检验,最终得出关于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情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直接投资对进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即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从长期看,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出口和进口也均产生了正向促进效应,即中国对该地区的投资对贸易具有创造效应。通过探讨中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投资的贸易效应,不难发现,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澜湄合作机制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加大了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投资力度,而中国对该地区的投资对中国同该地区各国的贸易规模的扩大呈正发展态势。因此,中国应当合理制定宏观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与各国经贸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投资与贸易和谐发展,提升中国对外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