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发展思想。苏联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丰富的政治发展的实践。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理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它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及经验教训。通过对苏联政治实践过程中政治体系的考察,分析了政治上高度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关系的影响。认为苏联的政治模式虽然目的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但它的具体作法不但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反而走向了相反的方向。第三部分主要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程,并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道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与苏联的政治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封建主义的影响十分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以发展经济作为政治发展的基础,把政治发展作为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和现实的实践两个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传统理论与现实实践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道路。
其他文献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自然生产力理论则是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论述了自然生产力的思想和内容。马克
反倾销法作为WTO体制中对一国产业予以救济的重要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地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正常、健康地发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
和谐社会是古往今来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我党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治国方略。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没有纠纷的社会,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意味的是“和而不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