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纪录片为宣扬本国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软实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大多数国外观众需要借助字幕来欣赏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字幕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观众获取信息的完整性以及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近几年来,纪录片字幕的翻译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机械逐字翻译、翻译冗余、忽视文化差异、忽视饮食文化的真正内涵等。作为一部由央视拍摄的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国人民独具一格的味觉审美、多种多样的饮食风格以及传统的烹饪方式与技巧,从而让广大观众在感受中华各色饮食文化的同时,理解传统和变化中的中国。从播放以来,《舌尖上的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上的强烈反响。该片内容涉及大量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词语以及方言词汇,因此在字幕翻译中需要充分展现"变通"的技巧。本文以黄忠廉教授所提出的变译翻译理论为指导,运用增、减、编、述、缩、并、改七种变译手段对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大量案例翻译进行分析,旨在归纳总结出变译理论在饮食文化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饮食文化纪录片字幕翻译的一般性原则,从而在保证外国观众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