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时政类谈话节目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基于温州政情民意中间站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rF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的认知和反思催生了应对多元、复杂、异质、风险社会的思维转向浪潮,协商民主作为自由主义竞争性民主的修正和补充,诉诸集体的理性和智慧,重塑社会的整合机制,成为新时期人类迎接模糊性与未知的恰当路径选择。协商民主历经20多年的萃取与提炼,理论层面向纵深发展。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需求使协商民主从先期的理论抽象思辨,向更注重通过具体的政治实验和体制机制的设计实现协商民主理想的实用取向转变。通过怎样的运作模式和载体才能演绎协商民主的价值,成为信息时代专家、学者探索的落脚点。人民政协具有强包容性、强代表性、广联系面的显著特征,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性的协商阵地,是推动协商民主发展的主体之一。政协协商面临信息不畅通、协商参与者不平等、协商结果落实刚性约束不足、协商法律空白、缺少保障的困境。媒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转型与发展,为政协构建政府与社会的联接机制提供了驱动力。政情民意中间站栏目由温州政协主办,历经时间的审视,成为新时期融合媒体构建协商平台的典范。本文从个案切入,通过对政情民意中间站运行的逻辑和机制进行剖析,运用协商民主的理论,探索以政情民意中间站为代表的时政类谈话节目与协商民主价值理念的内在关联,剖析政协和电视媒体在协商中的功能,探讨时政类谈话节目能否成为解决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困境,能否成为由政协构建的纵向科层权力结构与横向社会结构之间的链接机制?现代传媒能否成为公民参与拓展、政协协商民主深化和地方治理变迁的关联机制?协商民主关注权力的运行过程,由个案进一步拓展,进一步调试演绎协商民主理论的方式,完善权力配置的结构,在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新时代,使时政类开放式谈话节目成为增进政协协商绩效的恰当机制选择。  本文试图通过对时政类开放式谈话电视节目——温州政情民意中间站栏目的透视,探析政情民意中间站在实践协商民主中有哪些特点和优势?温州有怎样的参与群体?参与节目的渠道有哪些?参与了哪些事务,参与到了什么程度?媒体和政协在参与中承担了怎样的角色?政情民意中间站取得了怎样的实效?在诠释协商民主理论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协商民主理论的规范性描述和节目的日常实践之间有怎样的矛盾?通过“政协十现代传媒”,弱化协商民主包容性与有效性的矛盾,理顺权力关系,形成以党委为核心,以政协和现代传媒组合搭建的协商平台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协商结构,以“一核多元”的立体结构推动政协协商民主的绩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并以此提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书育人模式,巧妙运用示意法可以有效实现育人效果。本文结合具体实践从表情示意、语言示意、动作示意等几方面探讨实现教书育人目
哈代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描写与赞美,本文从生态批评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角度对哈代的诗歌《合二为一》进行了解读。这首诗歌不仅表现了哈代的生态观,还表达
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扩展关乎到是否能够实现教育公平。本文分析了优质教育资源具的特点,认为实行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它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科学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经济的
语言学家Halliday曾指出,意义并不单纯存在于说话者之间,也不存在环境的事件与物体之中,而是存在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何为强弱交际环境,分析两种不同
我国和日本从1972年建交以来,交流越来越频繁。中间虽然偶有波折,但是总体是向前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民间交流也越来越多。人民学习日语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对日语教育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共享空间即IC来为读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是我们要面对问题。在世界其他国家大力发展IC的同时如何学习其先进经验发展适合我国的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