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5-6岁儿童发展典型动作模式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问题,解释该年龄段儿童运动教育中相关问题,探索儿童动作发展和肢体交流的意义等;在儿童发展潜力受到环境及适当干预的重大影响背景下,结合功能性训练发展特点和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以及根据儿童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特点确定该年龄阶段相适宜的发展内容,构建科学、有效、系统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内容与指导策略,注重发展性匹配,是教育有效的关键;提供儿童概念发展,社会互动及感官刺激的活动,鼓励创造性的运动,发展儿童基本运动技能、运动协调、运动适应性,而不是狭隘的只基于技能的方式,干预内容朝融合性方向的变化,同时明确每个儿童的特征,明确其优势和需求模式作出调整;以动态的方式,让儿童发现乐趣,充实运动体验,改善运动技能,满足5-6岁儿童平等的学习机会,这些学习机会包括情感的,社交的,身体的或认知的;支持儿童动态的问题解决过程,提高儿童学习和成长能力,并保持为儿童的发展需要提供匹配的策略的能力,通过反思性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儿童个体需求与所用方法之间的契合度,通过对儿童的数据收集及持续观察,可以为评价他们当前的功能水平提供必要的信息,因为功能水平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关注儿童发展的积极因素,对于物理和社会环境里潜在的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元素进行审视和再表达。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干预前5-6岁儿童对照组男女生、实验组男女生及对照与实验组男女生进行粗大动作比较;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5-6岁儿童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前后男女生粗大动作进行比较;通过协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男生之间、女生之间进行组间粗大动作得分比较。结果表明:(1)依据5-6岁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动作发育规律,以功能性训练为方法来干预5-6岁儿童动作的发展,能显著提升儿童动作发展的水平(p<0.01)。(2)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效果来看,功能性训练法的干预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的对照组的干预效果(p<0.01)(除侧滑步)。(3)对照组干预前后大肌肉测试动作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男生踢球);对照组干预后大肌肉测试动作得分无显著性性别差异(p>0.01)(除男生双手持棒击球)。(4)实验组干预前后动作指标得分分数变化呈非常显著性(p<0.01)(除侧滑步)。实验组干预后动作测试变化无显著性性别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