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修饰环糊精的分子识别和组装研究已经成为超分子化学的一个热点领域,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分子识别机理和在药物传输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功能桥链的桥联双环糊精,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荧光光谱、二维核磁以及微量量热滴定等方法考察了桥联双环糊精在识别各种客体分子,特别是药物客体分子的过程中,主客体间尺寸匹配、疏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等因素与键合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本文还尝试进行了分子组装方面的一些探索研究,制备了几种线状或树状的基于环糊精同客体分子包结配位作用的纳米超分子聚集体。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多种桥联双环糊精对染料客体的键合行为,从主-客体间的尺寸/形状适合、疏水相互作用等方面讨论了桥联双环糊精对客体的协同键合机制以及环糊精空腔大小对键合行为的影响。
2.采用多种桥联双环糊精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在不同pH条件下它们对一些脂肪低肽分子的识别行为。结果显示,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主体分子有着不同的构象,进而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包结模式和主-客体相互作用。这种pH调控的分子识别行为为环糊精作为药物载体提供了研究基础。
3.制备了多种天然、修饰和桥联双环糊精与紫杉醇、印楝素、生物碱等药物客体分子的包结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微量量热滴定等方法测定了环糊精和药物分子之间的键合常数。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环糊精-药物配合物大大改善了药物自身的水溶性,增加了药物的热稳定性,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4.在分子组装研究方面,通过两个相邻环糊精对于富勒烯分子的尾对尾包结作用,构筑了含有吡啶桥联双环糊精、富勒烯和稀土金属的超分子聚集体,并通过一维核磁、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隧道扫描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所得的假聚轮烷进行了结构分析。
5.使用两种不同的α-和β-桥联双环糊精,根据α-和β-环糊精空腔分别对于苯环和萘环的特异性键合行为,构筑了采用非共价键连接的新型超分子树状聚集体,并通过静态光散射测定了该树状聚集体的重均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