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湿陷性一直是黄土地区一个典型的工程地质问题,其对分布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活动常常造成巨大的危害,而黄土湿陷性的室内计算值又往往与现场实测值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针对黄土湿陷性这一特性开展更深一步的探讨。本论文以西安地铁四号线穿越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利用数值分析深入研究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特征,探讨了湿陷性室内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室内外湿陷试验存在的应力路径差异,试验环境差异,浸水饱和度差异导致了两者结果的差异;(2)对湿陷性土单元不连续分布的黄土体,由于浸水后发生应力的重分布,使得湿陷性土单元的湿陷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比规范计算值要小,在湿陷性土单元分布越无序,湿陷土的湿陷程度越强时,这种效应越明显。通过对2004年以来开展的13组试坑浸水试验资料的总结,对西安地铁穿越湿陷性黄土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考虑黄土沉积时代和湿陷土不连续分布效应的自重湿陷量计算经验公式;(2)提出了西安地铁工程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建议初勘阶段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量计算可采用规范法和经验公式进行评价,详勘阶段进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3)制定了地铁工程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原则: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内穿越的各类施工工法形成的地铁隧道可以不采取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相应地基处理措施;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内穿越的各类施工工法形成的地铁隧道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各指标的评判关系,给出评价等级,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理原则;(4)根据地铁隧道工程穿越湿陷性黄土制定的地基处理原则,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给出了地铁工程穿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后续西安地铁工程结构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借鉴和指导,为西安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