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药物涂层支架是近年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雷帕霉素涂层支架自2003年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实验证实了药物支架防治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再狭窄发生率已降至5~10%,但药物支架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新生内膜形成的同时,也会延迟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过程,血栓发生风险较裸支架明显增高,为此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需双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长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抗小板药物的副作用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探索既能防治再狭窄,又能降低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的新型支架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除能强效抗血小板聚合抑制血栓形成外,还具有抑制血管收缩、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血小板介导的炎症反应等作用。雷帕霉素和替罗非班具有良好协同作用,而且无配伍禁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支架PCI术后预防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的疗效,同时对该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为新型复合药物支架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二、方法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体外测定RTES复合药物支架中RAPM和替罗非班载药量及药物的体外释放特征。②1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单纯雷帕霉素涂层支架(RES)组和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RTES)组,每组6只;每组按实验观测时间再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三月亚组(每组4只)和六月亚组(每组2只)。采用过度扩张再狭窄模型(1.1~1.2:1.0)于每只猪冠状动脉中置入支架2枚。术后RES组服用阿司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直到实验终止;RTES组服用阿司匹林300 mg/d直至动物处死,氯吡格雷75 mg/d服用1周后停用。在实验期间对动物行为学和出凝血系统等并发症进行观察,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QCA测量参照血管直径、支架内最小直径和管腔丢失率。复查造影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血管段,塑料包埋,HE染色,组织学分析血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和管腔面积丢失率。扫描电镜检测支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激活。同时检测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d、1w、1mon、3mon和6mon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变化,处死动物后取支架段冠状动脉供血心肌、肺、肝、肾和脾脏标本行组织学检测。三、结果①RTES中RAPM和替罗非班的载药量分别为149.9±3.4 ug和86.7±2.6 ug。体外释放测定支架所携带的药物具有显著的缓释特征。②所有支架全部成功置入,动物全部成活;实验期间所有动物均未发现有行为学方面改变;术后3mon和6mon复查造影,支架血管段内两组均未发现血栓和假性血管瘤形成。两组血管切片内均未发现有附壁血栓。③PCI支架术后3月QCA测量参照血管直径:RTES三月亚组为(2.85±0.19)mm,RES三月亚组为(2.81±0.21)mm;支架内最小直径:RTES三月亚组为(2.62±0.20) mm,RES三月亚组为(2.56±0.17)mm;管腔丢失率:RTES三月亚组为(7.9±2.0)%,RES三月亚组为(8.7±2.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支架血管面积学测量发现支架部位血管腔面积:RTES三月亚组为(4.96±0.35)mm2, RES三月亚组为(4.89±0.46 )mm2;新生内膜面积: RTES三月亚组为(1.12±0.10)mm2, RES三月亚组为(1.05±0.09)mm2;管腔面积丢失率: RTES三月亚组为(19±9)% ,RES三月亚组为(21±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PCI支架术后6月QCA测量参照血管直径:RTES六月亚组为(2.86±0.21)mm,RES六月亚组为(2.83±0.18)mm;支架内最小直径:RTES六月亚组为(2.50±0.22) mm,RES六月亚组组为(2.45±0.19)mm;管腔丢失率:RTES六月亚组为(12.8±2.4)%,RES六月亚组为(14.1±2.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支架血管面积学测量发现支架部位血管腔面积:RTES六月亚组为(4.74±0.43)mm2,RES六月亚组为(4.49±0.51)mm2;新生内膜面积:RTES六月亚组为(1.42±0.13)mm2,RES六月亚组为(1.54±0.11)mm2;管腔面积丢失率:RTES六月亚组为(22±6)%,RES六月亚组为(2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⑤扫描电镜结果:三月亚组和六月亚组血管内皮均覆盖完整,未见血小板聚集与激活,但三月亚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而六月亚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整齐。⑥两组均未发现骨髓抑制,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中心率、血压、体质量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对行为状态无影响。两组均未发现对肝、肾、肺、脾及支架血管段供血的心室壁与RTES支架有关的病理损害。四、结论①RTES支架携带的药物体外释放具有显著的缓释特征。②RTES支架在减少PCI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给药的情况下,取得单纯雷帕霉素支架术后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相似的疗效,提示RTES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③RTES支架可降低晚期管腔丢失率,有效减少支架置入术后新生内膜的形成,不降低原有雷帕霉素防治再狭窄的疗效。④RTES支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对重要脏器的功能、结构没有损害。取得的这些结果为新型复合药物支架系统产品开发研制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有利于后期更大样本的动物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