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和通货膨胀率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两个价格变量,二者的关系一直都是政策和学术关注的重点。2005年第二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我国出现了两轮通货膨胀。一些学者认为近期国内通胀主要是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性因素引起,因此建议应采用汇率升值作为抑制国内通胀的工具。然而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一直处于单边上涨的态势,而国内物价水平依然保持高涨。因而,对以汇率升值作为抑制通胀工具的政策建议需要提出质疑。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已有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定量检验了汇率升值给经济整体带来的成本和收益。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文章结构和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有关汇率变化对国内物价传导的文献综述。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讨论汇率通过某一特定途径对国内物价的影响,而未综合考虑其他影响路径。第三章为汇率对通货膨胀传导的路径与理论部分。本文将汇率对通胀的传导路径分为商品价格路径、宏观变量路径和资产价格路径,分别阐述各自的传导理论和机制,并为下一步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为汇率对通货膨胀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通过建立一个SVAR模型综合考虑汇率通过不同路径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并检验导致近期通胀的主要因素。第五章为汇率升值对整体经济造成的直接成本收益分析,定量检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经济整体造成的直接影响,并作为相关政策建议的实证支持。第六章为本文的政策建议和结论部分。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近期的国内通胀并非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因素引起,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资产价格上涨和货币发行量过多。第二,汇率升值短期内能够对国内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但在长期,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对于通货膨胀的长期治理,需主要关注国内资产价格和货币发行量的变化。第三,虽然汇率升值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带来相应的间接收益。但总体看来,汇率升值对经济体造成的短期直接成本要大于直接受益。为缓解汇率升值对经济体造成的负面冲击,汇率升值政策需要配合其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汇率预期管理措施,并逐渐推进汇率和利率工具的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