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学界迄今为止关注很少的一种由动词“有”参与构成的列举式,包括单“有”列举式和多“有”列举式,并比较二者。论文主体部分:现代汉语单“有”列举式构成分析、现代汉语多“有”列举式构成分析、单“有”列举式和多“有”列举式的用法比较第一大部分为现代汉语单“有”列举式构成分析。其中,第一部分叙述单“有”列举式的概况,包括:定义、构成要素、总结构模型。第二部分对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包括:1.列举母项2.列举子项3.连词4.列举煞尾联项5.列举数量项6.列举概括项第三部分具体呈现要素的26种共现情况,并对较为典型的组合形式举例分析。第二大部分为现代汉语多“有”列举式构成分析。其中,第一部分叙述多“有”列举式的概况,包括:定义、构成要素、总结构模型。第二部分对要素进行分析,包括:1.列举母项2.列举子项3.列举末项前关联成分4.列举煞尾联项5.列举数量项6.列举概括项第三部分具体呈现要素的24种组合形式,并对较为典型的组合形式举例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两种特殊情况。包括:1.列举末项前用“以及”的情况2.嵌套的情况(有些多“有”列举式,大主语嵌套小主语;多“有”列举式嵌套单“有”列举式)第五部分是分析与多“有”列举式相关的“有的……,有的……”句式。第三大部分,比较单“有”列举式和多“有”列举式的用法。1.在列举子项长度方面:单“有”列举式列举子项的绝对长度相对较短,多“有”列举式相对较长;单“有”列举式列举子项的结构相似度较高,多“有”列举式相似度较低。2.主观量表达方面:单“有”列举式表达主观大量倾向不突出,多“有”列举式表达主观大量倾向更突出。3.强调列举子项方面:单“有”列举式不具有强调每个列举子项的功能,多“有”列举式具有强调每个列举子项的功能。4.列举子项间使用关联成分方面:单“有”列举式和多“有”列举式都倾向使用关联词,多“有”列举式末两项尤其需要使用关联词。单“有”列举式的其它子项间使用“和”、“及”、“以及”、“或”、“与”和“乃至”等。多“有”列举式的其它子项之间使用“还”、“又”、“也”、“更”、“以及”和“甚至”等。5.表达列举未尽方面:单“有”列举式较多,多“有”列举式较少。6.列举数量项和列举概括项方面:单“有”列举式的列举数量项较多,多“有”列举式的列举数量项较少。单“有”列举式的列举概括项较多,多“有”列举式的列举概括项较少。本文的研究对象迄今在学界关注甚少,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对于汉语列举范畴研究、汉语语法格式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富有参考价值,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等实践领域也有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