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精矿自热式焙烧回转窑技术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钼精矿内加热式回转窑焙烧生产氧化钼工业技术中所采用的回转窑是近几年我国钼加工行业开发出来的技术装备。它与传统的焙烧设备相比较,具有劳动强度低、单位设备产能大,焙烧回收率高,操作环境好,寿命长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焙烧产品MoO3含量相对较低,能耗高,烟气量大,烟气中SO2浓度低等不足之处。而钼精矿的焙烧是放热反应,其热力学趋势和热平衡潜力非常明显,因此应从新的角度系统分析焙烧过程的热量平衡,加强焙烧工艺和机理的联合研究,改进回转窑设计,实现热量调配,降低能源消耗,抑制其稀释效应。本文即以该主题为中心展开研究。
  以河南某企业内热式回转窑的热工测试结果为依据,本文编制了回转窑简体的热量平衡表,了解了该回转窑的能量利用状况,找出了钼精矿焙烧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从中得到了有价值的节能经验。
  本文利用热重实验对钼精矿焙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焙烧反应失重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20~200℃为预热干燥段,此阶段主要是水以及浮选油的挥发;200~400℃为扩散段,此阶段空气中的氧分子向钼精矿颗粒的表面扩散,扩散的速度取决于空气的流速和温度等;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吸附的氧与MoS2发生反应,生成物主要为MoO2,这一阶段温度范围是400~550℃左右,此阶段出现快速失重,化学反应比较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热量,约占到整个焙烧反应放热的85%;550~650℃,生成的MoO2继续与氧发生反应生产MoO3,在600℃左右时出现增重峰,MoO3生成过程中放出少量热量,此阶段称之为深度氧化段。在热重分析实验的基础上,用Costs-Redfern积分法和Flynn-Wall-Ozawa积分法求解了氧化焙烧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应用双外推法得出了钼精矿氧化焙烧的最概然机理函数,建立了焙烧反应的两阶段反应机理模型。
  在钼精矿氧化焙烧机理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内热式回转窑的优化设计方案,增加了窑体空气夹层换热器,这一设计有以下几个作用:1.调控反应段温度,避免反应段过热出现局部过热;2.提高焙烧气体氧含量,并且回收反应段富余热量;3.增加了窑内衬总的传热热阻。对改造后的回转窑进行热工测试,结果表明:1.回转窑改造后能够无需外加热源自动进行氧化焙烧反应,实现自热式焙烧,节能效果显著;2.出窑烟气量约减少53.5%,抑制了SO2稀释效应,使得后续制酸工艺更易于实现;3.窑表皮温度大幅降低,向外散热减少。并对自热式回转窑焙烧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自热式回转窑的操作参数。
其他文献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生猪饲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国计民生。猪流行性腹泻是目前世界上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预防和防治猪流性腹泻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由于分子生物学和植物转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优势更加突出,包括成本更低廉、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便等。转基因外源蛋白质遗传相对稳定,可作为口服疫苗或饲料
心血管疾病占全球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占疾病死亡的40%以上,其中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约占20%以上。在我国,《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约2.9亿,每年死亡人数约400万;预测未来10年患病率仍将快速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MI引起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极弱,死亡的心肌细胞引起周围成纤维细胞
学位
学位
<'
本课题研究一种新型的“双温CO2”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使用多联引射器代替系统中的节流阀,以回收节流过程中的膨胀功。CO2跨临界系统压力高、节流前后压差大,节流损失严重、机械能回收潜力巨大。多联引射器是一种将不同通流能力引射器并联使用的组件,相对单引射器系统,多联引射器具有更加灵活的调节功能,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系统内部质量流量的变化,使系统不同工况下的膨胀功回收效率提高,以大幅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
对航空发动机推重比日益提升的要求对轴流压气机的气动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压气机负荷提高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剧烈分离流动不仅严重影响了效率,甚至会阻碍整机的稳定性。所以在保证高负荷工作的同时,维持内部流动高效是叶轮机械从业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在被动流动控制手段的潜力逐渐被充分发掘的今天,若要进一步提升压气机级负荷,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介入必然是压气机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气体动力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吊焊车的吊管过程的操作。在吊焊车做起吊、变幅、配重伸缩动作时,采用角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分析与数据处理,实现吊焊车在吊管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实现吊焊车工作时吊臂在任意位置的许允起吊重量实时显示;配重的伸缩动作随吊重及变幅变化同步响应;起吊重物超载进行声光报警,使吊管自动控制系统达到先进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实现吊焊
学位
本文阐述了韶山3型电力机车控制电路的各项功能及在控制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PLC模块的控制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对PLC进行了选型,设计了相关的梯形图,编制了有关程序。并进行了硬件安装调试及抗干扰试验。经模拟调试后,在韶山3型电力机车上现场调试及试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PLC技术在各工程领域的应用都比较广泛,但在电力机车上的应用较少,本文的研究内容为电力机车的升级改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学位
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副是内燃机中最重要的摩擦副之一,磨损是它们的主要失效形式。近年来,随着内燃机向高转速、大功率、低油耗、低噪声和低排放方向发展,对高性能内燃机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延长不解体检修的运行时间,为此,减少气缸套、活塞环的磨损就成了首要的任务。本文在分析研究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主要磨损形式的基础上,采用磨料磨损形式,研制了一台气缸套-活塞环快速磨损试验机,对影响快速磨损试验结果的诸多参数,如
学位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与排放法规的逐步严格,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含氧燃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柴油机上的应用乙醇柴油有利于改善碳烟排放,且柴油醇混合燃料可直接应用到现有的柴油机上而不需对其结构作较大改造,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因此,发展乙醇柴油作为汽车代用燃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乙醇柴油的喷雾及流动特性。本文借助数码相机、频闪同步控制仪、高速摄像机等测试设备在喷油泵试验
学位
针对微矩形通道内单相层流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根据实验条件建立数值模型,采用CFD分析软件进行更深入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微矩形通道宽为50μm,高为200μm,工质采用去离子水。模型以有限体积法离散,SIMPLEC方法求解速度、压力和温度耦合方程组。探讨有恒热流加热条件下流速对流动传热的影响,讨论流体热物性随温度变化对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并把实验数据、模拟结果、理论预测值和文献参考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