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非线性器件的全光逻辑门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通信为人们带来了便利,通信中信息传输的容量和速率更是万物互联基础。与传统的电子通信系统相比较,全光通信网络信号处理速度快、信息交换及时不再受“电子瓶颈”的影响。作为全光通信网络的关键器件,全光逻辑门已广泛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SOA)、Sagnac干涉仪(Sagnac Interferometer,SI)、非线性双芯光纤耦合器等光器件的非线性效应对全光逻辑门展开了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如下:(1)设计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和Sagnac干涉仪(SOA-SI)的全光逻辑门系统。将泵浦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分析泵浦功率对SOA的载波数和增益的影响,当输入的两个泵浦信号波长相同都是1555nm、分光比为0.5、速度为10Gb/s时,利用SOA-SI方案来实现异或门、或非门。仿真实验中,T端口和R端口的消光比分别为14.47d B和5.12d B、Q因子分别为8.79d B和7.92d B,比特误码率分别低至1.82×10-14和2.80×10-10,眼图良好的张开度表明在T和R端口的输出信号均具有较高的逻辑正确性和品质。(2)针对SOA-SI系统,当输入的两个泵浦信号波长分别为1549 nm和1556 nm且分光比为0.85时,实现了A2=(?)1 B2新型逻辑运算和全光逻辑或非门,仿真实验中,T端口和R端口的消光比分别为6.57d B和5.07d B、Q因子分别为8.02d B和7.66d B,比特误码率分别低至1.15×10-10和2.69×10-10,通过对比发现,输入泵浦信号波长不同时获得或非门的优劣评估系数与输入波长相同时获得或非门相比,消光比减少了0.5d B,品质因子减少了0.26d B,比特误码率却高出0.11×10-10,所以实现全光或非门时,选择输入波长相同时的方案更佳。(3)设计了基于非线性双芯光纤耦合器全光逻辑门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仿真中选择耦合系数k=50 m-1,令非线性系数的值为γ=100 1/m.W,设耦合长度L=π/2k=0.03m,泵浦功率1P范围从0到10W,探测光u0为1.00×10-3m W的连续信号。绘制透射系数与泵浦信号的曲线图,获得阈值功率值为0.40W,由此为临界点改变两个输入端的泵浦信号的功率并通过消光比分析输出信号的逻辑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双芯光纤耦合器全光逻辑门系统能够实现全光逻辑异或门和同或门。
其他文献
近年来,窄带物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产品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窄带物联网技术依靠带宽低、功耗低、覆盖范围广和连接数量大的优势发展到体育、医疗、交通、农业、家居等诸多领域。窄带物联网技术促进了一批物联网设备的诞生,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增长和应用场景的逐渐扩大,必然会带来通信技术的多样化需求和数据传输的压力。目前窄带物联网系统存在的通信方案相对比较单一,难以支持多种通信技术的融合使用,数据传输
目标分割任务旨在识别物体的边缘轮廓,识别轮廓质量可概括为静态图像中目标的边缘分割精度和视频数据中目标的边缘稳定性。现有的分割方法为了改善特征间的内部一致性或者提高边缘的细节,往往使用不同尺度间的融合,对全局上下文信息进行建模或者采用额外的边缘加权机制。本文考虑将主体与边界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提出了基于动态卷积的主体与边界解耦实例分割方法。同时当图像分割算法应用在视频分割中时存在抖动性,需进一步提高分
近年来,双臂协作机器人技术成为了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协作型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对协作机器人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很多实际应用场合,单臂机器人无法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为此,可以使用双协作机械臂组成双臂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视觉感知系统也是机器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将RGB-D视觉信息、机械臂末端位置和速度等多信息的融合,同时对机器人进行综合轨迹规划,对提升机器人自主能力有较
作为一种频繁发生的自然现象,海洋内波对海上军事活动和海洋工程建设有着严重的破坏性影响。随着海洋工程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内波监测和预报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传统的内波监测方法主要是锚系阵列监测以及卫星遥感观测。锚系阵列监测方法是基于温盐深链和ADCP等传感器,通过对海洋水体物理变化监测来实现海洋内波监测。卫星遥感观测方法是基于卫星图像分析,通过对内波引起的海面波纹成像特征提取和观测来实现
城市的绿化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而绿化草坪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故以智能割草机代替人工维护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具备定位功能的智能割草机中存在如下缺点:智能割草机的室外定位精度不高,易受到多径效应和NLOS的影响导致定位稳定性较差;且通常采用单一的随机路径规划进行割草作业,其割草作业耗时较长且容易存在部分区域漏割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带宽定位的智能割草机系统,
针对现有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算法存在鲁棒性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本文对算法中的关键步骤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新算法,主要步骤包括图像校正、图像极坐标变换以及仪表示数计算。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刻度值文本的图像校正方法。针对传统图像校正方法存在仅适应某一特定仪表和鲁棒性较差等问题,且考虑到刻度值文本是仪表的通用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刻度值文本特征匹配的仪表图
陆基导航系统在无线通讯、导航定位、气象预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相比于星基导航系统具有信号传播稳定、不易受干扰等优点,可作为星基导航系统的重要备份。但是由于地波信号传播路径复杂、以及受气候、季节等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导致传播时延计算精度较低。其中附加二次相位因子(ASF)是影响精度的关键因素,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ASF时延的因素和修正方法,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阐述了低频地波传播时延的三个组成部分。
近些年,人们对高速率通信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毫米波频段因其具有频段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Ka波段作为毫米波频段的一部分,受到了广泛研究。而CMOS工艺在成本和集成度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化合物工艺。并且低噪声放大器是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基于CMOS工艺设计出工作在Ka波段的低噪声放大器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文章阐述了国内外毫米波频段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具有连通性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将数量不定的传感器以非结构化但逻辑有序的方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传感器之间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的控制消息来获取相关信息,因此具有感应环境、收集处理数据以及交互信息的能力。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深入应用,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也相继开展研究。在5G时代下,人们对网络的覆盖率要求更高,在地理环境复杂,地势偏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成电路芯片领域高速发展,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设计趋向模块化,其复杂度和工艺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对集成电路的验证提出巨大挑战。通用验证方法学(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UVM)的诞生和发展极大提高了集成电路验证的工作效率,其通过对自身技术更迭来不断适应当前大规模芯片验证。同时,由于CPU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其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