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加强法”(IPOM-PLUS)和“桥接法”(IPOM)两种术式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上选择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全面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Data)等医学专业数据库,系统检索语言包括中文和英文,系统检索时间从数据库的建库时间起至2018年2月截止。根据以上数据库的检索结果,选择性地纳入有关比较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IPOM-PLUS术式和IPOM术式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结果的临床对照研究。根据相应量表,对文献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文献数据资料。通过采用Revman5.3软件对提出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通过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腹壁缺损大小、补片大小、血清肿发生率、复发率、补片膨出发生率、慢性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慢性疼痛,以及心肺并发症、胃肠并发症、切口并发症、补片其他并发症和手术相关其他并发症等结局指标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通过系统全面地检索以上医学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4篇,通过进一步排除不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后,最终纳入9篇,共纳入病例1059例。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IPOM术式相比,IPOM-PLUS术式可以减少血清肿的发生率(P=0.003,OR=0.45,95%CI[0.27,0.76])、减少网片膨出发生率(P=0.0002,OR=0.07,95%CI[0.02,0.28])和降低复发率(P=0.01,OR=0.56,95%CI[0.35,0.88])。但在手术时间上,IPOM-PLUS术式明显明显长于IPOM术式(P=0.009,MD= 13.91,95%CI[3.53,24.29])。IPOM 术式和 IPOM-PLUS 术式在缺损大小(P=0.08,MD=-5.36,95%CI[-11.34,0.62])、住院时间(P=0.06,MD=-0.83,95%CI[-1.68,0.33])、术后慢性疼痛(P=0.94,OR=0.96,95%CI[0.30,3.11])、补片其他并发症(P=0.26,OR=0.57,95%CI[0.21,1.53])、胃肠道并发症(P=0.88,OR=0.94,95%CI[0.43,2.06])、心肺并发症(P=0.95,OR=1.04,95%CI[0.33,3.30])、切口并发症(P=0.22,OR=0.50,95%CI[0.17,1.50])和其他并发症(P=0.28,OR=0.62,95%CI[0.27,1.4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本次Meta分析可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研究数量少、样本例数少、小样本研究较多等因素,造成各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大,影响结果可靠性的因素较多,所以本次研究难以判断IPOM-PLUS术式和IPOM术式的相对优点,需对本次研究结果持谨慎态度。如想得到更为有效、可靠的结论,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予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