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WB的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研究与实现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位置服务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定位导航,商场导购,工厂人员定位等。作为位置服务的核心,人们对于室内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宽带技术利用极窄的脉冲来完成数据的传输,其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级,穿透能力强、抗多径效应好。因此,广泛应用于室内定位中,受到了研发人员的欢迎。在超宽带定位中,非视距传播效应和时钟同步算法对提高定位标签数量和定位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超宽带室内定位算法和无线时钟同步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UWB的室内定位系统。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介绍了超宽带技术的概念、优势和特点,介绍了常见的超宽带定位算法及其原理,并分析了影响超宽带技术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下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超宽带在高密度室内定位中实时性差、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超宽带定位方法,提高了定位的精确性和鲁棒性;给出了基于到达时间差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重点在于将定位问题转化分类问题的求解;通过TDOA(TimedifferenceofArrival)值和坐标值来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利用一对一分类模型实现了坐标值的解算,提高了坐标解算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在高密度实时定位中,本方法在定位精度近似的情况下,实时性要高于Chan、Taylor等传统算法,满足实际定位中低功耗、快速高精度定位的要求。(3)针对无线传感网络实际工作环境中出现的时钟漂移和时钟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粒子群算法优化PID的时钟同步算法。本算法将时钟偏差和时钟漂移同时输入卡尔曼滤波器,利用输出的估计值来修正从节点时钟。在粒子群算法更新方程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因子,使粒子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实验表明,在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引入动态粒子群优化PID的时钟同步算法,减小了由于动态环境导致的粒子陷入局部最优值的影响,提高了时钟同步的精度。(4)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基于超宽带的室内定位系统,选用Decawave公司生产的DWM1000超宽带射频收发模块作为核心单元,选择ST公司生产的STM32与DWM1000完成数据的传输。本文主要完成了STM32控制系统电路、UWB无线收发系统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等的设计,并完成了超宽带定位系统的制作与调试。分析了超宽带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流程,完成了标签节点和基站节点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使用线性拟合法对超宽带模块进行了校准,减小了测距和定位的误差。最后,通过超宽带定位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定位系统定位误差小,稳定性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其他文献
光学图像是现实世界的重要载体,是机器视觉系统感知外界环境的窗口。光学图像中的场景感知技术旨在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使智能系统可以自主理解图像中的内容,比如其中物体的类别与位置。它是许多视觉系统的基石,被广泛应用于通用场景感知、遥感信息监测、智能驾驶系统等不同场景中,拥有极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光学图像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通常来说,图像中的信息主体多为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在网络传输和存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在某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对图像需要更高的质量和清晰度,这都导致了图像数据的信息量急剧增加,这给图像传输和存储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图像压缩技术已经成为图像处理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已经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小波变换是一种新型的信号处理的理论。不同于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域-频域局部分析
学位
大陆碰撞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演化和伴随着的深熔作用对理解深俯冲大陆地壳的折返机制以及碰撞后叠加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以中国大别造山带的北大别带变基性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恢复了变基性岩经历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以及后期叠加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演化历史,并进一步探讨了叠加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构造成因机制。同时,对变
共振隧穿二极管〔RTD〕是一种新型的基于量子共振隧穿效应的两端高速器件,已经在多态存贮、A/D 转换、多值逻辑、分频、倍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TD 器件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使得对RTD 的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迫切。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具有优良性能的InP 材料体系共振隧穿二极管(RTD),通过对结构材料制备和器件制作工艺的改进,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例InP 基AlAs /In0.53Ga0.
本文对采用磁控溅射制备β-FeSi2薄膜的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制备了β-FeSi2薄膜,分析了β-FeSi2薄膜的生长机理。利用XRD、EDAX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与采用离子束合成(IBS)方法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退火条件对两种成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退火温度下,磁控溅射方法成膜的质量要稍逊于用IBS方法制备的薄膜。合适的溅射时间、溅射功率和提高退火温度是改善磁控溅射成膜
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以《家》教学路径为例研究生姓名顾翠凤导师姓名(职称)史成明(教授)论文提交日期2021年5月18日论文答辩日期2021年5月22日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21年5月31日答辩委员会
学位
稀土开采导致的生态坏境问题日益严重,稀土矿山的生态修复备受关注。分析当前发展动态有助于厘清稀土矿山生态修复研究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基于CNKI(中国知网)及WebofScience的文献数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年-2020年间发表或公布的稀土矿山生态修复论文及专利的数量、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进行计量可视
目的: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相关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筛选了在骨关节炎中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并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为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O(GeneExpressionOmnibus)数据库筛选下载GSE113825和GSE114007基因表达数据,运用R语言分别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
空时编码技术是近几年来在通信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它主要是设计用来解决无线通信下行传输中信号衰落的问题.空时编码技术将信道编码技术与天线分集技术相结合,大幅度的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为无线传输提供了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并且能够提供远高于传统单天线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解决无线信道的带宽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本文首先给出了无线信道模型和空时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具体讨论和分析了几种典型空时编码技
学位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予教育教学强大的发展动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反思个人的课堂教学,挖掘存在的问题,拟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论题做深入探究,希望能够在今后教学中不断转变观念,革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