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片状组织演变机制与球化动力学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双性能或渐变功能材料的制备和结构制造技术,是提高未来发动机构件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许多发达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可控应变锻造是获得双性能或渐变功能压气机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片状组织球化机理是可控应变锻造的技术核心。因此,研究Ti-17合金的片状组织球化机理,对于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热模拟压缩试验、光学会相、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多种手段对Ti-17合金变形过程中的片状α分解规律和球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揭示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Ti-17合金高温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了基于双曲正弦的Ti-17合金高温变形流动应力本构关系,形式简单,拟合精度高。 发现Ti-17合金具有明显的不连续屈服现象,用传统的静态理论(即固溶原子钉扎—脱钉理论)无法进行合理解释。首次引入动态理论对Ti-17合金不连续屈服现象进行解释,认为不连续屈服现象应该与晶界突然增殖大量可动位错有关,从而使动态理论在两相钛合金中得到验证。 发现合金在较高应变速率下具有明显的流动软化特征,阐明了变形温度越低、应变速率越高,流动软化越明显的规律。揭示了温升效应、片状组织球化和片层弯折是产生流动软化的主要原因。 建立了Ti-17合金片状组织球化的动力学曲线,揭示了变形程度、变形速率、变形温度等热力学参数对球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发现变形程度对组织球化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变形速率最小。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低,越有利于球化。Ti-17合金片状组织开始球化的临界应变量约为0.2~0.4,完全球化的临界应变量为0.9~1.4。 提出片层α相在与压缩轴平行的方向上弯曲分离,垂直方向上平直分离的α片层解体机制,成功地建立了Ti-17合金片状组织的动态球化模型。为工程生产中进行组织预测与控制,以及热变形参数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STM32F103RET6为LIBS检测实验设计了一款三维移动平台控制器,对电源控制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进行设计,针对实验需求选用了适用于实验的步进电机,并可以通过上位机平台
横滚传感器生产过程中需要调整电路参数修正零点,并对360°方位的精度进行校准,人工调试和校准的工作量较大,角度解算比较复杂,耗时较长。本文针对该问题,采用基于PXI的虚拟仪器和Labview开发了一套自动调试系统,实现了横滚传感器的全自动调试和自动校准,大幅降低调试工作强度,提高调试效率。
目前,聚氨酯(PU)合成革的生产采用溶剂型的生产系统,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健康,成为了合成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随着环保法规和人们环保意
频率源是雷达、通信等电子系统的心脏,并且在制导、射电天文学、临床医学等领域也有重要意义,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各电子系统的指标[1]。本文对Ka波段的频率合成技术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