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兴旺的保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前和建设后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评定,对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以及有效验收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采用因素法,通过评定因子分级量化并赋予权重,将多个指标转化质量等指数,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项目建设后,旱地国家自然等指数由3431上升为3577,上升幅度为146,水田由4721上升为5147,上升幅度为426;旱地国家利用等指数由1857上升为1897,上升幅度为40,水田国家利用等指数由2205升为2321,上升幅度为116;旱地国家经济等指数由1467上升为1481,上升幅度为14,水田国家经济等指数由1580上升为1618,上升幅度为38。(2)通过等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项目建设后国家自然等由建设前的4.81等上升为3.88等,国家利用等由建设前的5.31等上升为4.80等,国家经济等由建设前的8.21等上升为8.04等,国家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分别较项目建设前提升0.93、0.51、0.17等。(3)通过实地调查和产能核算,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项目区粮食产能年增加83722公斤,净增收益44.71万元。(4)项目建设后,项目区灌溉排水条件、道路通达度等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但土壤肥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1)加大有机肥料的投入,合理施用化肥,改善土壤结构;(2)合理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或碱性肥料,调节土壤酸碱性;(3)合理深耕或轮作套种,增加耕作层厚度,平衡利用土壤养分,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