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之后,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贸易总额不断上升,但同时我国与各国间的贸易纠纷也随之增加。这些贸易争端的出现,有些是因为与WTO规则存在冲突,有些则是因为与国内立法以及贸易政策的颁布实施相关。2012年的中美稀土贸易争端,就是因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作为一国关键性的战略资源,稀土资源不仅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国防安全领域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更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稀土产业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在未来高科技领域和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如何全面认识国内稀土产业发展情况、有效进行稀土产业管理、规范我国稀土贸易,是我国原材料贸易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如何从中美稀土贸易争端中解读其利益攸关方的贸易利益与贸易政治,务实解读双边纠纷处理中的规制、程序及其政策含义,对我国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也是本论文选题的出发点。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列明论述框架,划分论文层次。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首先系统梳理公共选择理论对贸易政策的解释,概括总结不同学者针对贸易政策决定提出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其次针对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进行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层面的理论分析。最后总结国内外对中美稀土贸易争端的研究成果,针对相关研究在内容和分析视角上的不足,提出本文研究的方法、视角与期待的创新。第三部分,中美两国稀土产业发展背景分析。立足于全球稀土市场,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别阐述当下稀土供求格局。同时,从中美两国稀土产业各环节出发,分析两国在产业链环节上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在稀土开采、冶炼和低端材料生产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而美国的产业优势集中于高端应用和科技研发。由于中国的出口管理措施威胁到美国稀土原料的供应安全,因此美国、日本和欧盟,针对中国的稀土管理措施向WTO提起贸易诉讼。第四部分,贸易争端案例的背景研究。系统梳理了中美稀土贸易争端的发展过程,就美国提出的具体诉讼理由进行阐述。第五部分,利益攸关方和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部分。首先深入分析稀土贸易争端背后隐藏的各利益攸关方,进而对美国贸易政策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对美国而言,在政府层面,白宫和国会内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各有利益诉求,这都会影响到美国的国际贸易谈判策略和贸易政策的制定。同时,各稀土生产企业为降低自身成本、保障原料供应、防止技术外溢,游说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贸易管制采取措施。在美国贸易政策制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劳工组织、行业协会和环保组织等,也出于经济发展、就业保障等原因反对中国实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而中国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稀土的管理涉及多方面利益,各类型的企业在稀土管理政策的具体实施中也起到不同作用,又因为缺乏有力的行业协会支撑,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利益群体进行利益表达。第六部分是结论和启示部分。总结论文在案例研究和政策研究两部分的结论,同时从贸易政策形成机制出发,对中国如何发展同美国的良好经贸关系,减少贸易摩擦提出建议。本文结合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梳理全球稀土市场供求格局和中美两国稀土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贸易争端背后隐含的利益攸关方,并阐述了政策背后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同时为中国应对贸易争端提供了积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