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工业技术快速发展,人口处出现密集化现象,排入湖泊的污染物及盐类物质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营养元素是影响水生生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的重要因子,营养浓度的变化趋势对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影响也非常重要。营养盐是影响细菌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产生的影响不低于温度、pH等其它因素对细菌群落的影响。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最大的候鸟迁徙地,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的主要部分位于江西省永修县境内,保护区的水位在各季节的变化差异比较明显;有关鄱阳湖的研究,湖区水质营养状态、底质重金属的相关研究较多,所研究环境相对较平稳,研究对象相对处于混匀状态,时空变化性不大;而候鸟栖息地由于候鸟的捕食、扰动及排泄等生命活动的影响引起水陆交界处的水体处于反复搅拌状态,水体之间、水体与底泥间物质的迁移转变发生变化,研究项目选址于鄱阳湖水陆交界的候鸟栖息地,能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营养盐在水、湖泊底质之间的迁移变化规律。N、P元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丰度、多样性产生影响,研究水位变幅下营养盐含量波动与微生物群落种群落变化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微生物降解吸收营养盐的机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有效预防水质富营养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大湖池、沙湖)为研究区域,以水环境中营养盐、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候鸟栖息地水陆交界处水环境样品营养盐及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研究高水位变幅下营养盐含量波动与微生物群落种群变化的相互关系。通过在大湖池、沙湖水陆交界处设采样点,不定期分别采取水样、土壤样。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水环境样品中的营养盐进行分析。TP、TN、NH4+-N、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测定分别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微生物总数的测定按照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进行;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细菌种类多样性;通过0.22μm微孔滤膜提取样品中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回收PCR电泳条带纯化DNA,纯化后的DNA与PMD19-T载体进行过夜连载,构建入DH5-α载体细胞,培养载体细胞制成菌液,挑取经菌液PCR鉴定为阳性的克隆子进行双酶切,对酶切产物进行RFLP类型分析,选取不同类型的克隆子测序比对并对其做种类鉴别。通过对水环境样品营养盐的季节性变化,得出TN、TP、NH4+-H、磷酸盐对细菌菌落总数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不同水期,营养盐与菌落总数的相关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与影响细菌菌落的多因素性有关。在一定浓度下且具有正相关性,TN、TP、NH4+-H的浓度水期变化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季节性浓度变化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TP大湖池细菌种类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Saccharibacteria门、蓝藻门(Cya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其中变形菌主要分为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δ-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有28个阳性克隆子,分属不同的7个科及9个属,占总比重的41.1%;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有12个阳性克隆子,分属不同的4个科及6个属,占总比重的17.7%;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有8个克隆子,分属不同的5个科及8个属,占总比重的11.7%;δ-变形菌(δ-Proteobacteria)有5个阳性-克隆子,分属不同的2个科(属),占总比重的7.3%;8个鉴定为放线菌的阳性克隆子由5个不同的属构成,占总比重的11.7%;2个阳性克隆子属于Saccharibacteria门、2个阳性克隆子属于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1个阳性克隆子属于蓝藻门(Cyanobacteria)、1个阳性克隆子属于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及2个阳性克隆子可能属于其他两个新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