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功能化电解液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大、输出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小型数码电子产品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电解液一直居于中心位置.目前电池界对新型锂盐和溶剂进行持续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许多改善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方法,而添加剂却能够弥补电解液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特别是正极和负极表面上保护膜(SEI膜)的形成,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电解液需要与电池体系的特点相适应,因此电解液配方的设计和研究必须围绕不同的电池体系展开。本文主要围绕锂离子电池用功能化电解液展开研究,涉及了电解液原料-高纯碳酸酯溶剂的分析和提纯;基础电解液配比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功能化电解液的制备,包括高温型电解液、低温型电解液、倍率型电解液、循环型电解液的性能研究。此外,本文还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制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一套合适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制备工艺和原料提纯方法。  第一章,作者回顾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组成、特点和性能以及锂离子电池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分析了目前对电解液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第二章,作者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高纯溶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目前使用的有机碳酸酯溶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提纯工艺和提纯条件。经过提纯后的有机碳酸酯溶剂基本可以达到电解液配制所要求的水份含量和纯度。  第三章,作者以1MLiPF6/EMC+EC+DMC基础电解液体系为例,详细的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有机碳酸酯溶剂所占含的不同含量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含量的有机碳酸酯溶剂EMC、EC和DMC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摸索了其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最佳配比范围。此外,本章中作者还对添加剂VC对基础电解液体系成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第四章,作者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化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高温型电解液、低温型电解液、倍率型电解液、循环型电解液。并且将这几种电解液的性能与同类型的商业化产品进行了比较。在电解液的性能上,提高了高温型电解液和倍率型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高温性能上和循环的稳定性,经超过了同类型商业化产品。循环型电解液的循环寿命性能与商业化产品基本持平。低温型电解液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一、概要 (一)概念、渊源及发病机制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表皮增殖和炎症为特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少数非寻常型银屑病的表现为脓疱、关节炎和红皮病型银屑病.
会议
为什么会发生畸残症状 并发症 继发性畸残 继发性畸残 继发性畸残 畸残症状及发生率 中国不同年份麻风病的畸残比 2009-2013年全国新发麻风病人畸残比.
会议
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及分泌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学基础-HPA轴 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机理 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 糖皮质激素: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各种不
会议
很多人知道,成功绝非是偶然的。但很多人不知道,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一德系统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复制成功。七年来,一德系统拼搏奋斗,以激昂的创业精神,屹立于商业世界;脚踏实
目前,生物质的发酵法制氢技术均是基于产酸发酵菌群对有机物的产酸发酵产氢原理,由于有机物的降解程度较低,基质的氢气转化率很低,大部分氢仍然被固定在液相发酵产物中。而产
孜然(Cuminum cyminum L.)在维药中果实入药,用以治疗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孜然果实主要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部分成分,在挥发性成分,烯烃类化合物较多,非挥发性成分主多
近年来,药物释放系统(Drug Deliver System, DDS)越来越吸引科学家们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此。在药物释放系统中,药物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达到控制释放,例如温度,pH,磁,离子强度等外在因素。而在这些刺激中,光具有独特的优势。光控药物释放是一个非物理接触的过程。药物的释放可以通过光照条件进行控制,例如通过控制光照的进行或停止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或者停止释放,通过改变光强或者光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它将传统的火焰燃烧分为两步进行,先后经历还原和氧化反应将燃料转化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并放出热量,过程中氧的传递由循环使用的载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