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uyan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生化检测指标,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选择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9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2、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   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选择2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试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23.56±4.6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11.28±2.19)μmol/L,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46例,所占比例为47.9%,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试验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18%),其中,检出的硬化斑块以软斑和混合斑居多;试验组的左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1.31±0.18)mm,右侧IMT为(1.29±0.23)mm,对照组左侧IMT为(0.72±0.09) mm,右侧IMT(0.68±0.12)mm,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M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2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92例检出动脉粥样硬化,46例未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0.7%;动脉硬化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27.56±4.78)μmol/L和动脉正常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18.28±5.39)μmol/L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性斑块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要高,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2、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IMT明显高于正常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进而可能引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4、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可在健康体检中作为重要的风险指标。
其他文献
摘 要 和田地区位于中国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是我国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选取了该地区遭受沙漠化最严重的皮山县作为研究区,对其进行了沙漠化机理动态分析。沙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是缓慢的,是沙漠化形成和集中分布的基础,而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加快其进程,是沙漠化扩散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皮山县 沙漠化 slope MODIS  中图分类
目的:探讨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变化和视网膜血管微循环异常,试图发现更早期的糖尿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