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评估microRNA差异表达分析工具和基于DNA甲基化数据的免疫细胞量化算法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两方面的计算工具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1)从小RNA测序数据中检测micro RNA(miRNA)的差异表达;2)利用组织来源的DNA甲基化(DNAm)数据估计免疫细胞比例。第一章,我们对miRNA进行了总体回顾。重点介绍了miRNA的生物生成、miRNA异构体的分类、miRNA的靶向预测以及miRNA在癌症中的作用。第二章,我们重点回顾了基于DNAm数据的去卷积方法。简要讨论了EWAS、DNAm数据库、基于DNAm的去卷积分析和免疫反应对癌症的潜在意义。第三章,miRNA异构体(isomiRs)是由与原型miRNA同臂产生的,在5和/或3个末端有几个核苷酸不同的miRNA。这些保守较高的isomiRs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并且对于miRNA的进化也十分重要。准确检测miRNA的差异表达,可以为miRNA的细胞功能带来新的见解,并进一步改善基于miRNA的诊断和预后应用。然而,在miRNA差异表达分析中,很少有方法考虑到isomiRs的差异表达。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们利用同一miRNAs的isomiRs数据的多维结构,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基于Hotelling’s T2检验的多变量差异表达方法(称为MDEHT)。利用隐藏在同种miRNAs中的信息,MDEHT能够提高识别单变量检验方法中无法检测到的差异表达的miRNAs的能力。我们在模拟数据集和The Cancer Genome Atlas和真实数据集中,对MDEHT与7种常用工具进行了严格无偏的比较。我们的综合评价表明,MDEHT方法在各种数据集中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在I型错误率、真阳性率和重现性方面优于其他常用工具。第四章,表观关联分析(EWAS)中,从大块组织样本数据中确定与免疫细胞类型相对应的创新生物标志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尽管近年来已开发了多种基于DNAm数据的去卷积方法,但它们的性能还未得到彻底评估。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DNAm数据中Cp G岛的新型参考数据,从大块组织样本中得到了更准确的免疫细胞量化。我们使用了方差分析模型,然后通过Tukey’s hon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HSD)检验来选择细胞类型特异的高甲基化Cp G位点。此外,我们进行了一项综合模拟研究,利用我们新提出的参考数据,比较了六种细胞去卷积方法的性能。我们研究中评估的六种估计细胞类型成分的方法都是用于大块组织数据的,包括CIBERSORT,Constrained Projection(CP),Robust Partial Correlations(RPC),Estimate the Proportion of Immune and Cancer cells(EPIC),Decon RNASeq,和Ref Free EWAS。我们的综合评价表明,基于参考的CP方法在模型预测误差率方面优于其他去卷积方法。从大块组织样本中准确估计细胞类型比例,可以为EWAS研究中的疾病发病机制带来新的见解。在真实数据分析中,我们使用了来自TCGA样本的DNAm和基因表达数据集。对于基因表达数据,我们使用了LM22标志矩阵。分别利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基因表达和DNAm数据估算了免疫细胞类型构成。最后,生存分析表明,基于DNAm数据对免疫细胞亚型的去卷积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改善患者的免疫治疗。
其他文献
近年来,自媒体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自媒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加的同时暴露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辨识度低等问题。本文将《日食记》作为研究对象,探析《日食记》广告传播策略的优势,对其他自媒体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帮助自媒体努力创作出独特且具有人生意义的广告内容,推动我国自媒体行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铁建设过程中,路基结构层往往直接铺设在地基上,两者间并不设置隔离层。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在路基原始结构层与地基之间,路基粗颗粒土与地基细颗粒土的相互内嵌导致了粗-细颗粒夹层的形成。现场调研结果发现,夹层中粗颗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该夹层在承受和传递列车荷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粗-细颗粒夹层所含粗颗粒的粒径很大,对其力学特性
钢板墙作为优秀的抗侧力构件,有着较高的抗侧刚度、极限承载力和良好的滞回性能,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大多数设计规范中要求钢板墙仅用于抵抗侧向荷载,且应避免承受竖向重力荷载。然而,在实际工程当中,由于建设工期的限制和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性的要求,钢板墙与边缘框架的最终连接安装往往无法等到上部结构全部完成之后进行。因此,钢板墙将不可避免的承受部分重力荷载,而压应力的出现将会削弱钢板墙
作为一种新型金属增强复合管,钢带缠绕增强复合管(钢带PSP)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合理的制造成本使其同时兼具纤维增强复合管和钢丝增强复合管的优势,并在海洋油气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目前钢带缠绕增强管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亟需解决,主要包括:1)作为一种新型非粘接复合管,需建立可靠的模型分析其在外荷载下的力学性能;2)钢带管采用的扣压式接头会改变管道端部的边界条件,使管道端部在内压荷载下易产生应力集中效
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盆之一,自渐新世扩张以来,南海接收了大量的陆源沉积物,成为西太陆缘区沉积“源-汇”过程研究的重要场所。深海盆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沉积通量研究是南海沉积过程研究的关键,可以建立起南海沉积过程与重要构造事件、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之间的系统响应,从而增强对南海,乃至整个西太陆缘沉积“源-汇”过程的认识。本文选取南海西北与西南次海盆,通过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随着机动车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城市快速路和城际高速公路出现严重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科学合理地构建宏观交通流模型有利于描述和重现快速路网的交通动态、研究交通拥堵的产生及传播机理;研发有效的交通控制策略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道路安全状况。既有宏观交通流模型多假设快速路网交通流具有均质化特性,路网边界条件充分可用;已有的快速道路交通控制策略不能有效应对现实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全部问题。有鉴于此,本论文
汇聚型板块边缘是全球板块构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俯冲板片的后撤作用在岛弧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弧后盆地。这种汇聚背景下的弧后盆地已有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盆地多期次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其沉降方式的控制因素(如断裂、海山/海脊的俯冲碰撞等)都尚不明确。欧亚板块的东缘由于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集中了全球近75%的边缘海盆地,绝大多数为弧后盆地,这其中东海东部的冲绳海槽是全球少数的发育于陆壳基
二维材料石墨烯自发现以来,因为其优异的性能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其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和优异的力学性质,为微纳米力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研究者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的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系。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石墨烯的力学行为是微纳米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目前的实验测试手段存在样品困难、加载困难、测量困难,极大的限制了对二维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因此,针对二维材料,需要发展一套具有一定特色
缆索结构通常不考虑抗弯和抗扭刚度,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忽略缆索的抗弯与抗扭刚度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因此对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考虑平行钢丝缆索的钢丝间滑移影响,把平行钢丝缆索的弯曲问题转化考虑层间滑移的多层组合梁平面应力问题,提出考虑钢丝间滑移效应的平行钢丝缆索弯曲问题的分析模型,然后采用状态空间法求解,获得缆索弯曲变形特性和应力沿截面的分布,并根据
量子Rabi模型是描述量子比特和振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最简单的模型之一,它的原始形式仅包含单光子或者线性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单光子量子Rabi模型的拓展——双光子Rabi模型,双模Rabi模型以及单光子和双光子相互作用并存的混合Rabi模型,探讨不同相互作用对Rabi模型的影响。我们利用基于Bogoliubov算子方法,给出了它们的解析精确解,并分析了它们的量子可积性。这3个模型都可以在电路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