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金属微弧氧化复合膜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钛及钛合金自身摩擦学性能差的缺点,本文采用微弧氧化直接复合技术和微弧氧化与浸渍烧结处理相结合的二次复合技术,在TA2钛上制备出了具有优异摩擦学性能的微弧氧化复合陶瓷膜层。通过在电解液中直接添加不同含量的SiC(0.50.7μm)耐磨性增强颗粒,制备出了TiO2/SiC耐磨复合陶瓷膜层,改变了单一组分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耐磨性能。通过与浸渍烧结工艺相结合,在微弧氧化陶瓷膜层表面覆膜了一层具有自润滑、减摩作用的PTFE材料,制备出了摩擦学性能优异的MAO-PTFE自润滑复合膜层。通过SEM、XRD、EDS、Raman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陶瓷膜层的微观形貌和结构,通过CSM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马尔轮廓仪、共聚焦白光扫描显微镜和SEM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复合陶瓷膜层的摩擦学性能。在电解液中直接添加SiC颗粒,制备出了TiO2/SiC耐磨复合陶瓷膜层。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中加入SiC颗粒后未对微弧氧化起弧电压产生明显的影响,且所得复合陶瓷膜层的厚度同普通微弧氧化膜层基本一致。陶瓷膜层中引入的SiC颗粒有效地填充了其表面的微孔,使微弧氧化陶瓷膜层表面变得平整致密,且随着电解液中SiC颗粒含量的增加,所得复合陶瓷膜层表面的致密性得到提高。由XRD分析结果可知,微弧氧化复合陶瓷膜层主要由锐钛矿型TiO2相、金红石型TiO2相和SiC相组成。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膜层中引入的SiC颗粒明显降低了其磨损率。当电解液中SiC颗粒的含量为12g/L时,所得复合陶瓷膜层的磨损率降低了1/4。在微弧氧化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浸渍烧结处理技术成功地制备了MAO-PTFE自润滑复合膜层。研究结果表明,PTFE材料在烧结处理过程中通过熔融扩散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且整个PTFE膜层在陶瓷膜层表面分布均匀。PTFE材料有效填充了微弧氧化陶瓷膜层表面的微孔,降低了陶瓷膜层的孔隙率和表面粗糙度。MAO-PTFE自润滑复合膜层结合了MAO TiO2陶瓷膜层具有耐磨性能和PTFE材料具有自润滑减摩性能的优点,其摩擦系数仅为0.1,表现出了优异的减摩性能。
其他文献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空间层次(上层、中层和下层)糟醅原酒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53种,醇类9种,醛类7种,酮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信息等的迅速发展,对于人才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要努力提
2018年3月13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正式合并为中国银保监会,在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防范系统重要性金融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对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特点以及保险在金融市场中扮演角色的思考。一方面,尽管与发达国家家庭资产配置相比,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仍呈现以储蓄为主,金融资产风险化程度低的初阶特征,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快速
本文通过分析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针对学生基础和专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实践表明项目化教学是提高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
阵列信号处理是数字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当代复杂电磁环境的战场上,无论是通信设备、雷达侦查还是电子对抗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因此,对通信、雷达侦查、电子对抗设备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阵列信号处理,可以实现空间指向性增益获取,提高空间的分辨能力和干扰抑制的能力。自适应波束形成(Adaptive Digital Beam Forming,以下简称ADBF)技术是充分利用阵列天线接收到
随着海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涉及到水下研究和应用的科学任务越来越多,以水下机器人领域为例:水下机器人的路径导航,水下物体检测和识别,避障,水下数据
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作为中国智能眼镜领导品牌的深圳多新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带着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VR智能眼镜产品dlodlo(简称“多哚”)亮相6号展馆。据多哚联合创始人张丰学介绍,这是多哚继上海CES展之后首次亮相高交会。除此之外,还有配合手机使用的多哚VR头盔和功能强大的增强现实眼镜同时亮相,引来不少观众驻足观看体验。  张丰学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多哚研发的
iQ集团将资本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期望达到投资回报和社会价值回报的双重目标。
目的:研究远志/石菖蒲对乙醇诱导小鼠记忆再现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新物体识别方法筛选单次给药乙醇(30%乙醇/2 g·kg-1、50%乙醇/2g·kg-1、30%乙醇/0.1 ml·10 g-1、50%乙醇/0.1 ml·10 g-1)诱导小鼠记忆再现障碍模型的最佳剂量;采用筛选出的最佳剂量建立乙醇诱导小鼠记忆再现障碍模型。2.采用新物体识别方法评价单次给药远志(0.65 g·k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