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在我国工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工业化阶段的重要产业,其地位不容忽视。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但目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同时,我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虽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资本和技术亦不占优势,成为制约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此外,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不利的内、外部宏观环境:一方面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制造环节;另一方面,最近几年金融等服务部门的“暴利取向”导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与制造业分离发展的现象,经济增长出现了“脱工业化”的端倪。不难看出,我国制造业发展受到不利的内、外部多种因素制约。但是,已有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地证明,技术、知识和创新已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那么作为技术、知识的物质载体,作为创新的主体,劳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必将发挥着着重要作用。在产业升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从传统加工制造转向高技术装备制造,都必须有劳动力的高效参与。发展中国家其它条件(资源、资金、技术等)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前提下,如果要更好地发展制造业,必须对作为技术、知识物质载体和创新主体的制造业劳动力,尤其是在劳动力质量的改善和有效配置方面进行努力,防止制造业继续“恶性循环增长”。本文将在分析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涉及经济、劳动等方面的宏观统计资料,对我国制造行业劳动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具有创造性的建议,期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殊影响。分析表明,制造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同时具有协同效应,能够带来社会工资水平提高、政府税收增加和企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工业化的质量和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顺利进行。但是,我国制造业却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其次,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各种劳动力问题,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制约着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人才外流制约着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发展。本文认为劳动力价格对于高素质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以素质为核心的劳动力优化配置对制造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后,选取了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劳动力方面的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定量化,通过计量模型对制造业增长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最后,本文从制造业发展制度环境因素(主要指贸易因素)、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人力资本培育、微观制造企业内部人员配置四个角度,提出我国制造业发展视角下的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