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荷载持续时间增加,木结构构件会发生变形逐渐增大,强度逐渐降低的荷载持续作用(Duration of load,DOL)效应。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的正交组坯及横向层滚动剪切特性,使得其DOL效应更加复杂。基于国内结构板材发展的混合结构CLT(Hybrid cross-laminated timber,HCLT)是国内CLT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展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正交胶合木(CLT)荷载持续作用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32071700); 企业合作科研项目“利用木结构房屋用承重定向结构板COSB开展新型正交胶合木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荷载持续时间增加,木结构构件会发生变形逐渐增大,强度逐渐降低的荷载持续作用(Duration of load,DOL)效应。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的正交组坯及横向层滚动剪切特性,使得其DOL效应更加复杂。基于国内结构板材发展的混合结构CLT(Hybrid cross-laminated timber,HCLT)是国内CLT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展HCLT长期力学性能研究,有助于推进CLT在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和完善相关设计标准。论文研究对象为由SPF规格材和国产结构用刨花板(Construction oriented strand board,COSB)混合制成的CLT/HCLT,分别进行低周疲劳循环试验及长期蠕变试验,研究CLT/HCLT的DOL效应及蠕变性能。主要研究方法为:(1)低周疲劳性能研究:对3层和5层不同组坯结构的CLT/HCLT试件分别进行低周疲劳循环加载的抗剪和抗弯试验,记录试件失效模式和失效循环次数,建立基于应力的损伤累积模型,得出应力比-失效时间对数关系曲线,并基于模型预测的应力比评估法得出CLT/HCLT的DOL调整系数,分析比较不同组坯结构强度方面的长期疲劳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疲劳试件具有与前期单调试验基本相同的破坏模式;标定的损伤累积模型预测值能较好符合试验数据,平均误差为14%;抗剪试件中,横向层为COSB板的3BS、3CS组,以及5BS组呈现出更好的抗疲劳性,5层试件的疲劳性能普遍优于3层;对于抗弯试件,3AL组普通结构CLT疲劳性能最差,全COSB板制成的3CL组其次,3BL组的HCLT疲劳性能最优;在30年的长期恒荷载情况下,3层抗剪试件中,3AS组普通结构的DOL调整系数最小,为0.519,该结果在不考虑使用条件的情况下,低于CLT手册中建议的强度修正系数;3BS组和3CS组试件的DOL调整系数分别为0.745和0.775,表现出较好的长期强度;5层抗剪试件中,5AS组的DOL调整系数(0.75)也低于混合结构试件5BS组(0.816)。对于抗弯试件,不同组坯结构抗弯试件的DOL调整系数非常接近,在0.81~0.83之间。总的来说,采用COSB置于横向层混合制备CLT构件,能够有效提高CLT的长期强度性能。(2)蠕变性能研究:对3层不同组坯结构的CLT/HCLT试件进行94天抗剪和抗弯恒载试验,分析不同跨高比、不同组坯结构试件的蠕变发展规律。采用幂律模型和五参数蠕变模型拟合试验数据,预测长期蠕变系数,分析CLT/HCLT长期蠕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为纯实木锯材制成,普通结构CLT抗剪和抗弯试件,如3AS和3AL组的蠕变变形受温湿度变化影响有较大的波动;抗剪试件的相对蠕变普遍高于抗弯试件;不同组坯结构抗剪试件的蠕变变形量差异不明显;对于抗弯试件,横向层为COSB板的3BL组HCLT试件呈现出最为稳定的蠕变曲线和最低的蠕变变形值;相比幂律模型,五参数蠕变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数据;蠕变模型预测抗弯试件的50年蠕变系数均小于2,其中3BL组HCLT蠕变系数最小(1.299);抗剪试件的50年蠕变系数均大于2,最小值为3CS组(2.013)。
其他文献
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是落羽杉属(Taxodium)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具备早期速生、耐水湿、耐干旱、抗风和耐盐碱的优良特性,是沿海滩涂造林的优良树种。作为速生材树种,中山杉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和重力的影响,从而产生应压木。应压木的结构和性能与正常材有极大差异,在加工利用时极易干缩和开裂,降低木材质量。因此,对中山杉应压木的解剖结构和物理力学性
本课题以220℃(户外用)热处理杨木为原料、硼酸为预处理试剂制备无胶刨花板,并利用实验室自制热压装置(可实现连续温度、压力、位移等在线测试)对无胶刨花板热压过程中的压缩、回弹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无胶刨花板的高效制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无胶刨花板的制备工艺实验表明:硼酸溶液预处理可显著改善刨花板的尺寸稳定性,改善刨花板的力学性能。正交试验制备无胶刨花板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预处理
林木结构参数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经营管理的基础。如何快速、精准、非破坏性地获取林木结构参数并测算材积是改进传统调查手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地基激光雷达技术(TLS)的高精度三维信息表达能力能够弥补传统人工调查存在的不足。如何从TLS点云中高效、完整地进行主干点云的提取,保留林木主干表面凹凸不平的特征,用于相应林木参数提取与后续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同时,TLS能够通过非接触的
生物质是唯一以含碳物质形式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具有资源量大和CO2零排放等优点。生物质热解可以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气(不可冷凝气)、固(生物质炭、活性炭)、液(生物油、竹木醋液等)产品而获得广泛关注。然而,生物质原料氧含量高、灰分多、热值低,极大地制约了生物质热转化利用。基于此,本文以农林生物质及其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实验原料,以烘焙脱氧和洗涤脱灰为生物质改性提质预处理方
牛血清白蛋白(BSA)因其完全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和免疫原性,易于生产和廉价,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及易于进行基团修饰的特点,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多功能纳米载体。近红外(NIR)光响应型纳米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能力,实现肿瘤的光热治疗,还能促进其负载抗癌药物的可控释放,并且在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捕获和释放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BSA为模板合成CuS@BSA,再通过对BSA的不同表面
随着电子产品以及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导致电磁辐射污染加剧,并产生恶劣的后果。除水和空气污染外,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社会迫切需要重量轻,厚度薄,有效吸收频带宽,电磁波吸收能力强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本文采用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为碳基前驱体,通过和磁性材料复合。采用原位碳化得到三种磁性碳泡沫电磁波吸收材料。(1)酚醛树脂基磁性碳泡沫采用酚醛树脂和乙酰丙酮铁-N-N二甲基乙酰胺(Fe(a
沥青路面建成后就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直接经受着太阳辐射、外界气温及降雨等持续变化气候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建路面在短时间内就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损,从而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急需采取相应的预养护措施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使受老化影响的沥青路面得到合理的养护再生,必须对沥青的老化规律及老化机理进行分析及研究。本文通过室内模拟沥青上面层在夏季所承受高温、多雨、紫外线辐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奠定了高考命题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对高中教学具有引导作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从情境与试题关联视角,本文分析了2021年广东高考生物卷试题特点,并对高三生物学复习提出四点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教、学、考有机统一和育人方式改革.
为了探究斜叶桉(Eucalyptus Obliqua L’Herit.)的孔隙特征和干燥特性,本文以斜叶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压汞法(MIP)观察斜叶桉木材切片和解离细胞的形貌和尺寸特征,分析了斜叶桉木材内部细胞腔级别的宏观孔隙对斜叶桉干燥特性的影响;运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斜叶桉细胞壁的微观和介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抽提物对斜叶桉细胞壁孔隙结构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比重
受地下空间限制,新建地铁与既有管线交叠穿越的现象逐渐增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扰动对既有埋地管线产生影响,造成既有埋地管线不均匀沉降甚至破坏。因此,研究盾构隧道掘进对既有管线影响及相关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南通地铁1号线某盾构区间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盾构隧道掘进施工的数值模拟同时结合已有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和验证,研究不同盾构掘进工况对周边地层扰动及埋地燃气管线的变形和受力的变化规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