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通信关键器件及通信芯片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见光通信技术是一种以可见光为传输媒质的新兴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频谱资源趋于枯竭的情况不同,可见光波段频谱资源丰富,包含数百太赫兹尚未有效利用的空白频谱。可见光通信具有带宽高、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无电磁辐射等优点,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绿色通信技术,受到了国内外通信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是通信领域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发光二极管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为可见光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目前的商用发光二极管主要以照明为设计目的,调制带宽有限,不能很好地适用于高速及超高速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此外,电子集成芯片已经接近经典尺度的极限,进一步缩小特征尺寸、提高芯片集成度变得极为困难。光子集成芯片以高速率、低功耗的独特优势,成为了后摩尔时代新的发展趋势。本论文基于硅衬底氮化镓晶圆,围绕面向自由空间的可见光通信和面向芯片内通信的光子集成两个方面,一共探索了七种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可见光通信芯片。
  首先探索了面向自由空间可见光通信的发光二极管,主要包括三种器件:一是悬空薄膜双发射发光二极管。该器件包含两个光发射端,通过深硅刻蚀技术剥离器件底部的硅衬底,消除了硅衬底对出射光的吸收,利用氮化物背后减薄技术刻蚀获得厚度可控的悬空薄膜结构,去除了富含缺陷的缓冲层,有效提升了器件的光电性能。实验证明,该器件可以同时向外发射9MHz和25MHz的调制光,为进一步研制可见光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光信号发射模块打下了基础。二是集成金反射镜和电介质布拉格反射镜(DBR)的谐振腔发光二极管。该器件以位于p-GaN层上表面的金属p电极作为顶部反射镜,在悬空氮化镓薄膜下表面沉积高反射DBR作为底部反射镜。该DBR由6对SiO2/Ta2O5组成,在450nm波长处的反射率约为95.1%。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均表明,金属反射镜、氮化镓薄膜及DBR构成的垂直谐振腔对器件的底部出射光形成了有效调控,验证了在发光二极管的悬空氮化镓薄膜底部沉积DBR获得垂直谐振腔器件的可行性。三是在上述垂直谐振腔器件的研究基础上,优化了谐振腔结构,分别在p-GaN层上表面和悬空氮化镓薄膜下表面沉积了8.5对和7.5对TiO2/SiO2组成的DBR作为顶部反射镜和底部反射镜,避免了金属反射镜对出射光的吸收。顶部反射镜和底部反射镜的峰值反射率分别为99.4%和92.7%。实验证明,相比非谐振发光二极管,该谐振腔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半高宽更窄、光谱强度更高。使用该器件作为光信号发射端的自由空间可见光通信系统实现了高达200Mbps的数据传输,表明该谐振腔发光二极管具备十分优异的通信性能。
  然后探索了芯片内的平面可见光通信,主要包括四种通信芯片:一是集成悬空氮化镓直波导的可见光通信芯片。该芯片包含三个相同结构的薄膜量子阱二极管,悬空直波导用于实现量子阱二极管之间的光信号耦合。基于量子阱二极管光出射和光探测共存的物理机制,实现了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芯片内可见光通信。实验证明,在1Mbps速率下进行芯片内数据通信时,眼图清晰可见,基于该芯片还实现了一对二的高质量实时音频数据传输。二是在直波导可见光通信芯片的基础上,优化了器件结构,制备了集成悬空氮化镓弯曲波导的可见光通信芯片。该芯片包含两个薄膜量子阱二极管,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可见光信号,其中发射端和输入波导相连接,接收端和探测波导相连接。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证明,悬空氮化镓弯曲波导能够有效传导可见光信号。相比直波导可见光通信芯片,该芯片中发射端和接收端有源区的有效尺寸大大缩小,降低了器件的电容及片内通信系统的RC常数,大幅度提高了芯片的响应速度,基于该芯片实现了速率为70Mbps的芯片内可见光数据传输。三是全双工可见光通信芯片。外延结构中的波导层和包覆层能够有效地将有源层电致发光产生的大量光子限制在器件内部,所以无需剥离硅衬底,简化了制备工艺。量子阱二极管电致发光光谱与光响应谱部分重叠的物理现象,以及器件光出射和光响应共存的物理机制为全双工可见光通信芯片的研制提供了物理基础。该芯片集成了两个波导型量子阱二极管,通过自由空间进行可见光信号传输。实验证明,该芯片可以实现同时同频全双工可见光通信,采用自干扰消除法提取叠加信号中的发送和接收信号,引入中值滤波器进一步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噪声,提升通信质量。此外,基于该芯片,还实现了实时的全双工音频信号传输,为芯片内的并行数据通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四是光子计算原型芯片。该芯片集成了两个共基极的光致晶体管,发射极和基极之间通过悬空氮化镓波导进行光信号耦合。实验证明,两个发射极发出的不同光信号经波导传输后,可以在集电极形成一个叠加信号,并验证了代表00、01、10、11四种状态的叠加信号组合,为复杂光子计算芯片的进一步研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整体-部分”语义关系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本文以“整体”概念与“部分”概念合成的名名复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在立足汉语句法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词汇意义,运用语义、句法、认知等相关理论深入考察“整体-部分”语义关系在汉语名名复合结构的表现形式,并且进一步探究合成结构中“的”字的隐现制约规律。本文的基本框架和主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整体-部分”关系、名名复合结构以及“的”字隐现规律的
学位
周立波是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位重要作家,纵观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可以发现,小说创作是其取得成绩最大,最为人称道的方面。周立波的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历经数十余载,贯穿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高歌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其创作不变的主题。但细读他的小说,可以发现周立波的文化资源具有丰富性,他的创作风格也因此而具有变异性。对于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时期周立波的处理方法都不尽相同
学位
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由表达调控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基因通过转录形成前体mRNA(Pre-mRNA),前体mRNA需要将内含子剪掉,并把相邻的外显子拼接在一起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而内含子剪接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庞大的剪接复合体来负责完成。虽然剪接复合体功能在人和酵母中已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在植物中对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植物的胚发育对于植物的有性生殖至关重要。由于胚发育的重要性,它也一直是发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世界粮食消费中,以及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小麦基因组的庞大及复杂性,同时又缺乏高质量的参考序列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因此,获取合适的研究材料,发掘优异基因并对其基因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成了育种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而育种改良材料的获取及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分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学位
光系统Ⅱ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从原子水平上揭示了包括Mn4CaO5簇在内的蛋白复合体的结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氨基酸它们可能在光合水氧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D1蛋白中D1-N338和D1-S268分别是供体侧锰簇和受体侧非血素铁的周围氢键网络上的重要氨基酸残基,很可能参与光合水氧化过程中质子的转运。为了研究它们在水氧化过程中的功能,本文以嗜热蓝藻Thermosynechococcus vulca
学位
水稻作为典型C3作物,其光合作用效率及产量比玉米等C4植物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C4型光合作用导入水稻,将为提高水稻的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提供可能性。植物转录因子(TFs)作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对于调控基因表达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玉米中26个Aux/IAA家族转录因子基因转化到“日本晴”水稻,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累积株系的筛选与鉴定,为其水稻光合作用及其产物
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上游元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与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遗传转化将C4光合作用途径的转录因子基因转入C3植物中进行基因表达的调控,以期提高C3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成为研究热点。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本研究主要利用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转入水稻品种日本晴。对转基因T0、T1代植株进行农艺性状、光合作
随着二维码在移动支付、信息分发、设备互联、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二维码识别设备的识别速度、准确性、鲁棒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理想环境中识别单个二维码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二维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主要挑战来源于动态环境、复杂环境下的多个二维码识别。  本文首先对当前商业环境中二维码的识别场景进行分析,并面向复杂、动态场景,解决二维码的快速、有效识别问题。而后,综合比较各种先进的处理器
学位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三维模型作为能够在视觉上很好地模拟现实世界的多边形物体,在医疗、电影、游戏以及如今的VR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的高速发展致使三维模型的数量呈几何式增长,如何在庞大数量的三维模型库中快速得到用户需要的三维模型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维模型检索技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早期的三维模型检索技术主要是基于文本的,但是基于文本的三维模型检索技术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地学专家通过地震数据及其成像图对地底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取油、气、矿藏的位置及储量等重要信息,而在以往,由于技术的限制,常对地震数据进行二维显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分析,显然这种以二维图像解释三维结构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科研人员开始对地震数据的三维成像方法进行探索。截至目前,地震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仍是地震资料解释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其目标就是对超大体量的地震数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