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减弱和O3胁迫对土壤性质及冬小麦中N、P元素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xi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表太阳辐射减弱强度和03浓度升高均呈增加趋势,太阳辐射减弱和O3增加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对N、P元素的吸收。本文基于开顶式气室(OTC)和黑色遮阳网模拟地表03浓度增加和太阳辐射减弱情况,共设置了9个实验处理:CKl(野外大田组,完全自然环境);S1(太阳辐射减弱20%);S2(太阳辐射减弱40%);S3(太阳辐射减弱60%);CK2(仅增加OTC气室,不进行03曝气和遮光);T(03浓度为100±8n1·L-1);TS1(T与S1复合),TS2(T与S2复合),TS3(T与S3复合)。研究了整个生育期内太阳辐射减弱和03胁迫对冬小麦各器官中N、P元素和麦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太阳辐射减弱(S1、S2、S3)会增大土壤含水量,导致根区土壤全N和速效K含量增大,土壤速效P含量降低;太阳辐射减弱会增大冬小麦各器官中N、P含量,且根、茎和营养器官中N、P含量均与太阳辐射减弱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低根中N、P累积量和分配率,增大叶中N、P累积量,降低营养器官中N、P的总转运量和转运率。(2)单因子03增加(T)会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土壤脲酶活性,增大土壤速效P、K和全P、K含量;T处理会增大冬小麦各器官中N、P含量和营养器官中N、P的总转运率,降低叶中N、P的转运量,降低冬小麦各器官中P的累积量,降低出苗-抽穗期根、茎、叶对N、P的阶段累积吸收,降低抽穗期-成熟期穗中P的阶段累积吸收和根、茎、叶中P的阶段输出量,增大抽穗期-成熟期根、茎和营养器官中N的阶段输出量。(3)不同程度的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的03增加处理(TS1、TS2、TS3)会增大冠层空气日平均相对湿度,降低冠层空气日平均温度;增大孕穗期-成熟期冬小麦各器官中N、P含量,降低营养器官对N的总累积吸收和植株对P的总累积吸收,降低根、叶和营养器官中N、P的转运量及穗中P的累积和分配,且叶中N、P的转运量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降低而降低,降低出苗期-抽穗期茎、叶对N、P元素的阶段累积吸收,降低抽穗期-成熟期茎、叶中N、P的输出量和穗中P的阶段累积吸收。(4)土壤含水量与冬小麦各器官中N、P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各器官中N、P累积量显著负相关,土壤pH值与各营养器官中N、P含量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增大对营养器官中N、P含量的直接促进作用最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营养器官中N、P的总累积量会产生直接阻碍作用,日平均太阳瞬时辐射强度对营养器官中N、P的总累积量的直接促进作用最大。
其他文献
<正> 《伤寒论》在六经分证总的原则下,其所载之证候、脉象有常有变,治法亦有常有变。所谓常,是指疾病的征候脉象一般情况及与之相适应的治法。所谓变,即指较为特殊的病证状
<正>"春女思,秋士悲。"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一个永恒的主题。秋风,也成为古代诗词文赋中常用的物象,但是,在古代诗词文赋中,古人很少直接以"秋风"称之,取而代之的是"西风
期刊
为提高SiO2微球的表面电荷密度,通过改进St ber法,引入电解质NaCl合成SiO2微球,并采用垂直沉积法制备出光子晶体。通过Zeta电位粒度仪、带EDS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
本文通过对企业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主要根据相应的管理模式,从制度、科学技术、经济等方面降低成本,
纸坊沟流域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生态经济系统经历了“破坏-修复”的完整过程。多年来国家实施各项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同时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逐渐认识到企业竞争已经衍变为文化竞争,企业文化成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是近年来词学比较研究中很受关注的两大词家。本文抓住两位词人作品中“梦”这一关键意象进行比较分析,着重指出二人梦词在内容成因方面的相异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和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的成果,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老虎苍蝇一齐打
报纸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对于道路交通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交通安全设施中的标志、标线、护栏、防眩设施等设置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对一株具有强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能力的细菌S3进行了分子鉴定.测得该菌16Sr DNA为1396bp,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DQ836314.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与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