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硅铝比ZSM-5分子筛整体蜂窝成型工艺及其净化含VOCs废气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大气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技术和催化燃烧技术等。ZSM-5分子筛是一种常用的固体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粉末状的ZSM-5分子筛无法应用于固定床反应器,需要将ZSM-5分子筛粉末进行成型后使用。整体蜂窝成型的分子筛具有压降低、阻力小等优点,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不同硅铝比ZSM-5分子筛整体蜂窝成型工艺及其净化含VOCs废气的性能。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的整体蜂窝成型工艺,分别考察了粘合剂、助挤剂、水粉比、可塑性、干燥条件以及其他助剂对不同硅铝比ZSM-5分子筛成型后的机械强度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SM-5-300分子筛整体蜂窝式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ZSM-5-300分子筛泥料的可塑性指数Pi的值应为0.35,应选用硅溶胶作为粘合剂,并且硅溶胶相对含量应为15%,田菁粉含量应为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应为3%,水粉比应为0.51;Cu-ZSM-5-30分子筛整体蜂窝式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Cu-ZSM-5-30分子筛泥料的可塑性指数Pi的值应为0.36,应选用铝溶胶作为粘合剂,并且铝溶胶相对含量应为15%,田菁粉的相对含量应为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应为4%,水粉比应为0.8。研究了硅铝比分别为30、120、170、300的ZSM-5分子筛的整体蜂窝成型所需水粉比与分子筛硅铝比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研究了所制备的ZSM-5-30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吸附含甲苯废气以及脱附甲苯的实验,考察了吸附温度、入口甲苯分压、分子筛百分含量、脱附温度对ZSM-5-30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吸附脱附甲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SM-5-30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吸附含甲苯废气,当吸附温度为20℃、体积空速为2000 h-1、入口甲苯分压为30Pa时,ZSM-5-30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吸附甲苯的穿透吸附量为12.4 mg/g,饱和吸附量为16.9 mg/g。ZSM-5-30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脱附甲苯时,脱附温度为200℃时,脱附率达到90%所需时间为3 h。研究了所制备的Cu-ZSM-5-3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对催化苯、甲苯、二甲苯氧化的性能。Cu-ZSM-5-3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催化燃烧含苯废气,当催化燃烧温度为440℃、体积空速为12000 h-1、入口苯的浓度为2000 mg/m3、分子筛百分含量为85%时,苯的转化率可达92%;Cu-ZSM-5-3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催化燃烧含甲苯废气,当催化反应温度为320℃,体积空速为12000 h-1,入口浓度为3000 mg/m3,分子筛百分含量为85%时,甲苯的转化率可达93%。Cu-ZSM-5-30整体蜂窝状分子筛催化燃烧含二甲苯废气,当催化反应温度为340℃,体积空速为8000 h-1,入口浓度为2000 mg/m3,分子筛百分含量为85%时,二甲苯的转化率可达92%。
其他文献
对锐钛矿型Ti O2在高钙体系下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理论上能发生的反应,计算了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并判断出反应控制类型.通过实验研究了锐钛矿型Ti O2在Ti O2
提出了一种两步三段式厚渣层铁浴熔融还原炼铁工艺,铁浴炉利用厚渣层保证反应器内球团矿的氧化区氧化放热与还原区还原的梯度隔离,煤气改质炉提高煤气利用率,转底炉预还原匹
以某压气机燕尾形榫连盘片结构为研究对象,压气机盘片模型共有38个叶片,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选取整盘的1/38进行有限元建模.并考虑了旋转导致的离心力的作用,分析了榫头-榫
<正>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启蒙教育开始贯彻于各领域,要从幼儿园开始构建中华文化课程。严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具有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依据病毒是否可系统侵染昆诺藜及基因序列特征可将PVS分为PVSO株系、PVSA株系、PVSO-CS株系和PVSA-CL株系。对PVS的基
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一度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文化旅游产业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十三五”以来,国家陆续推出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得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产业,我国正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投资要素市场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阶段。大量资本进入旅游业,很多旅游企业也加速了扩张步伐,恒宇文旅集团也是如此,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战略调整问题。本文以吉
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3%,20%微米尺寸的SiO2粉末与微米尺寸的Ag粉末形成混合靶材,利用脉冲激光气相蒸发-液相收集控制合成Ag及Ag-SiO2纳米复合颗粒.采用透射电镜、X光衍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