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理解范式课程的兴起和发展,“经验”逐渐成为了课程的核心。在本研究中,(学生)个人经验既是探究的起点,也是回归点。本研究以“学生感知的课程经验”为主题,以武汉市某中学的学生发展性课程经验品质的调查为例,采取混合方法现象学研究设计进行对学生的发展性课程经验及核心品质特征进行探究,最后结合论文的整体取向提出了相关的实践启发和建议。除绪论之外,本论文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在绪论部分,本文主要从对学生个人经验进行研究的课程意义和现实教育实践中学生的教育经验获得异化等问题出发,在文献回顾和述评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就“学生感知的课程经验”为主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具体研究问题,并对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说明。第一部分,对本研究的框架性内容的阐述。本部分首先对“感知”、“课程经验”和“感知课程经验”等概念进行阐释,提出了课程经验是以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和自我经验为主的经验总和,并说明了对学生感知课程经验进行研究就是对从学生的感觉和体验的角度对学生课程经历事实的研究;其次对发展性课程经验品质的核心内容进行探讨,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依据提出了发展性课程经验的核心品质包含了丰富性/丰富感、意义性/意义感、互动性/互动感、审美性/审美感四个层面的内容;最后对本研究开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及方法取向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对武汉市某中学学生发展性课程经验及品质的调查研究进行了说明以及对研究发现进行探讨。在调查研究中,主要包括了量化取向的研究(Ⅰ)和质化取向的现象学探究的研究(Ⅱ)两个环节:在研究(Ⅰ)中,研究者以发展性课程经验四个层面的核心品质为主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开展研究,问卷有效回收518份,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该校学生的发展性课程经验水平总体较高,相关分析发现各个维度均与学生的教育认同度、未来信心水平和未来帮助感知在p<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性别和成绩水平并不影响学生的发展性课程经验品质水平。在研究(Ⅱ)中,研究者采取现象学态度对所收集的108份学生所叙述的“教育意义”故事进行教育现象学分析,通过现象学的主题分析法,形成了五个用于理解学生“教育意义”体验的主题:(1)感情动物的声音——关系中的教育意义(包括次要主题a.师生关系;b.同窗关系);(2)生活智慧(包括次要主题a.人生知识;b.人性智慧);(3)与课堂(知识)联结;(4)改造(包括次要主题a.素质;b.转变)以及(5)自主自为。结合现象学探究的资料和研究启发,研究者对发展性课程经验的核心品质框架进行检验和发展,认为原有的四个层面的核心品质大致上符合学生感知的教育性经验的特征,但需补充自由性/自由感的品质。第三部分,对研究结论和有关实践启示进行了阐述。本部分主要对本文及研究结论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研究的局限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说明,认为本研究具备一定的探索性研究的特征,其最大价值在于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合理经验借鉴。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实践启示和建议。